教案一:会冒泡的饮料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感兴趣。
2、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果汁、凉开水、盘子、抹布、杯子、各种饮料。
2、彩色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引导自制饮料:
“夏天我们口渴时,要补充水分通常喝些什么?”
认识柠檬酸:
出示柠檬酸,让幼儿看看、摸摸、尝尝来感知:
“尝过后有什么感觉?”
2、幼儿操作实验:
(1)、交代操作要求,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在水里只放柠檬酸,水发生变化吗?”
3、寻找生活中的会冒泡的饮料。
(1)、幼儿寻找,教师留意他们的方法。
(2)、幼儿交流演示和品尝:
“你怎么找到的?用什么方法?”
(3)、观看开瓶后,瓶中的水发生什么变化。
教案二:《自制饮料》
活动目标
1、在尝试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兴趣。
2、记录操作结果,发现饮料味道的浓淡与原料及水的多少的关系。
3、丰富生活经验,练习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有条理有计划的做事及与人合作,乐意与人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能用浓,淡,香甜,苦等词来表达饮料的口味。
2、温水壶,小盆,小勺,搅拌棒,果珍粉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品尝饮料,产生制作兴趣
1、出示自制饮料请幼儿品尝。
2、引导幼儿说说饮料是怎样做的。
3、根据幼儿的交流情况演示自制过程。
二、自制饮料,探索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饮料味道的浓淡与原料多少的关系。
1、介绍每一制作区的材料,引导幼儿发现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2、鼓励幼儿选择制作自己喜欢的饮料,并记录放了几勺原料。
3、重点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
4、组织幼儿与同一制作区的伙伴互相品尝,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发现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的原料越多,味道就越浓,加入原料越少,味道就越淡。
三、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饮料。
1、引导幼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饮料,启发幼儿思考让饮料的味道变的好一些。
2、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办法,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饮料味道的浓淡与水的多少有关。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制作一杯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