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10-19阅读:4640大字

收藏文章
大黄别名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黄良,是中医中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下面详细了解一下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1

大黄的主要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洩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臟之功。

1、攻积导滞: 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勐善走,直达下焦,长于还下。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凡伤寒,温病,热结于中。

2、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特效之药。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3、活血祛瘀:《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而破癥结。」功用峻烈,推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4、大黄外用功效:外用亦是一味良药。如研末可治黄水疮、湿疹等皮肤病;与陈石灰同炒至桃红色,研细后撒布伤口,可止创伤出血。配地榆研末油调后外敷,治疗烫火伤颇效。

2

大黄的药用配伍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1、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大黄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用于热结便秘之证。治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煺,甚则神昏谵语,或杂病热结便秘者,常与芒硝、积实、厚朴同用,以增强泻下通腑泄热作用,如大承气汤;治裡实热结而兼气血虚亏,或兼阴虚津亏着者,可与补气血药或养阴生津药同用,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须与附子、乾姜等温裡药同用,如温脾汤;治湿热痢疾初起,腹痛裡急后重者,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肠道湿热积滞;治食积腹痛,泻而不畅者,可与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积导滞。

2、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痈等证: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止血之功。用治上述病证,常与黄洼、黄芩同用,如泻心汤。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3、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可内服外用。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肠痈腹痛,常与牡丹皮、桃仁等同用,如大黄牡丹皮汤,本品外用能清热毒、消肿块,治热毒痈肿疔疖,可研末蜜水调敷,治口舌生疮,可与枯矾研末涂抹患处;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4、用于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庶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妇女瘀应经闭,常与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与桃仁、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汤。

5、此外,本品苦寒降泄,又可配伍清泄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治湿热黄疸者,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3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大黄主含蒽醌衍生物,一部分为游离状态,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部分为结合状态,如大黄酸-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酚葡萄糖甙及番泻甙A、B、C、E、F等。又含有大黄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

大黄泻下有效成分是蒽甙,主要是番泻甙,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桿菌,伤寒和副伤寒桿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桿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健胃和利胆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4

大黄用药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1、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大黄。

2、如用大黄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4、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5、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