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痛
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痛感会加重。主要见于产妇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时将尾骨及肌肉挤伤。一般在分娩后一两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攻略:
1.胎儿过大(超过4千克)或孕妇骨盆狭窄,分娩时及时采取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手术。
2.疼痛处热敷。
3.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
肌肉痛
分娩时较长时间猛烈用力,造成肌肉组织或韧带过劳。加上失血引起血气两虚、周身毛孔张开,容易使风寒侵入体内,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两腿间的肌肉疼痛更为显著。
应对攻略:
1.注意保暖,寒冷季节尤然。
2.按摩。
3.热水浴。
4.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加重腰背部疼痛。
分娩后2~3天,乳房逐渐充血、发胀,分泌大量乳汁。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致使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者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可潴留于乳房内,引起乳房发胀与刺痛。
应对攻略:
1.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乳房。
2.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帮助乳腺通畅。
3.奶水过多时可用吸奶器吸出,也可用手挤,方法是:洗净双手,握住整个乳房,均匀用力,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挤压,待乳汁排出后就轻松了。
足跟痛
产后足跟痛,中医学归咎于产后肾虚,加上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攻略:
1.产后3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
2.穿凉鞋或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夏季可以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