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害怕爱哭,不一定是内向也许是焦虑,家长别忽略了。怎么会有这种表现呢?究竟是为什么呀,表现不是内向造成的,而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一、哪些表现来区分孩子的内向和焦虑?
由于焦虑的一些症状和内向的表现很难区分,这就让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焦虑的可能性,那么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如何区分孩子的焦虑和内向。
1.什么是内向?
内向,就是指孩子喜欢安静、独立思考,不合群,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和别人接触。
性格内向的孩子通常比较保守,不张扬,面对陌生的环境同样表现为紧张。但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内心世界更丰富、性格也更稳重、做事不冲动。内向更多的是一种气质上的表现。
2.什么是焦虑?
焦虑的主要表现有情绪焦虑、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具体表现为:
情绪上
焦虑的孩子首先会在情绪的表达上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会心情烦躁、哭闹,而且不分时间和场合都会有这样的表现,并且一旦哭闹起来就很难安抚好情绪。
行为上
焦虑的孩子在行为上的表现有胆小害怕、不愿与父母分离,粘人,常常会因为不安而哭泣,拒绝去幼儿园或者上学,稍微年长一点的还会有恐惧或常常有不祥的感觉。
生理上
焦虑的孩子有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很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生理上多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头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失眠多梦等症状。
二、孩子焦虑的类型有哪些?
1.分离产生的焦虑
这种情况一般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较常见,大多都是准备送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出现这种分离焦虑。这样的孩子会因为和父母分离开而导致的安全感缺失造成的,还有的孩子担心自己受到某种危险而不愿意与父母分开,这样的孩子被送去幼儿园的时候多半会哭闹、厮打、甚至一些前文所述的生理反应。
2.压力大产生的焦虑
压力过大多半会来自于学习,而且这种类型的焦虑女孩子会表现的多一些,孩子会因为担心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低而产生的不安、烦躁等表现,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会产生担忧、幻想一些不实际的东西,对自己缺乏自信。
3.社交产生的焦虑
当孩子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或事陌生的人群时,会产生紧张、不安、出汗、手脚冰冷等症状,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语言表达不畅、磕巴的症状,一心想着逃避。
三、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
1.父母不和
有的家庭夫妻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当着孩子面吵架、大打出手甚至离婚,长期处于这样家庭环境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父母的争吵孩子会本能将父母的行为责怪在自己的身上,这种叫“自我归因”行为,并伴随着负罪感。
2.父母追求过分的完美
国外的一项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父母过于追求完美或者说父母属于完美主义的人群的,孩子的焦虑感会增强。虽然这一类的孩子在日常的学习或能力方面会明显好于其他的孩子,但是父母的过于追求完美会让孩子过分注重“必须把事情做好”而使焦虑感增加。
3.孩子过分的依赖
孩子较少的接触外界,接触人群单一,长期的和父母或者家里人接触,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导致孩子一旦需要去幼儿园或者上学时,需要和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出现焦虑不安、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让孩子的焦虑增加。
4.父母本身就很焦虑
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家长有社交焦虑障碍的,相应的他们的孩子患焦虑症的风险更大。研究发现,父母的焦虑行为会引起孩子的焦虑,其中也包括缺乏亲情温暖以及各种批评和质疑。
四、家长要如何减少孩子的焦虑?
1.父母首先要减少焦虑感
父母的生存压力大、家庭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感,但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这种焦虑的表现,回归家庭后父母们要尽量让自己放松下来,多喝孩子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带孩子散步、做游戏、一起读书都会让父母们在家庭中慢慢将焦虑情绪稳定下来。
2.多表扬孩子
在孩子有进步或者某一方面做的很好的时候,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父母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给孩子,比如会叠衣服了、会系鞋带了、写字整洁、遵守时间了等等,孩子得到正面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非常的有成就感,也会减少孩子的焦虑感,会将这种好的行为保持下去。
3.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焦虑
当父母为孩子的一些焦虑的事情进行解释的时候,孩子往往还会反复的为某事担忧“万一呢?”当孩子出现焦虑的表现时,父母要不要显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要告诉焦虑的表现时人的一种正常的反应,要帮助孩子面对现实,而忽略孩子们大脑想象出来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及时有可能会发生也会有应对的办法,并不是无解的。
4.父母要给孩子做决定的时间
容易焦虑的孩子在对某一件事情做决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容易反复不定很难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催促孩子赶紧做出决定,这回更加增加他们的焦虑感,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一些建议,同时要鼓励孩子,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做决定。
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作为父母要尽早发现,尽早引导孩子走出焦虑。父母要试着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希望每一个曾被焦虑困扰的孩子,都能重拾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