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文800字(第一篇)
今天是大寒,爸爸妈妈郑重其事地带我回了老家。
奶奶家在地地道道的农村,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很少有机会亲眼目睹农村生活,这不,我趁着爸爸妈妈唠嗑的间隙偷偷地溜了出去,想看看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色。
大门外有一户人家,他家门口的空地最大,好奇心驱使着我去一探究竟。我往里走,仔细观察,发现有个老爷爷正往某种我不认识的植物上泼洒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很好奇,便走上前去询问:“爷爷,你在浇什么呢?”老爷爷笑了笑,故作神秘地回答:“小姑娘,这不大寒了嘛,天气越来越冷,植物们都冻坏了。我在给他们施魔法呢!”他打量了我一下,“你一定是城里来的吧!这种水叫稀粪水,这粉呢,叫草木灰。虽然他们很廉价,但功劳可大了呢!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低温对油菜的危害,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缝隙,阻挡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我听了连连点头,虽然我不大明白老爷爷说了什么,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原来古人是这样保护弱小的植物们的。
绕过几条小路,只听得奶奶的大嗓门传遍整个村庄,我赶紧跑回家去。一进门,就发现奶奶正在剪红纸。我凑上去瞧了瞧,呀!奶奶的手可真巧啊,剪刀喀嚓几下,一张美丽的窗花——兔儿哥就剪好了。奶奶说,村里的窗花都是她剪的,就是因为她剪得又快又漂亮。我试了试,却怎么也剪不好。
晚饭后,我们一家又去了集市,嗬,这儿可真热闹!顾客忙着挑选,店员忙着吆喝。一家家店,一个个商铺,看得我眼花缭乱。奶奶说:“这个叫赶集,可是一个月才有一次的机会,所以吸引了许多周边的人们。”晚上还有好吃的!终于挨到了晚饭时间,我望着满桌的菜垂涎欲滴,比平时还多了不少呢!鱼肉不用说了,竟还有小米粥、糯米饭和一大锅莲子汤。一家人端起杯子,奶奶说:“今日是大寒,意味着一年快要到头了,大家都要平平安安。”
我才知道,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妈妈最近常挂在嘴边的“尾牙聚会”就来源于这个节气。这可真是一个能和春节相提并论的节气!
大寒作文800字(第二篇)
大寒节气一般在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大寒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正处于“冰上走”的四九寒冷时期。
《三礼义宗》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大寒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大寒时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大寒天气虽然寒冷,但已近春天,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所以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要预防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冬季一般都比较干燥,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侵扰。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大寒时节是台湾高粱成熟的季节,尤其对专种高粱的金门地区农民来说,他们会将收获的高粱大部分拿来做高粱酒,而金门高粱酒的品质是远近驰名的。台湾东北部的苏澳沿海可以捕获黑皮旗鱼和白皮旗鱼。大寒时节台湾最常见到的水果就是柳丁和草莓。
大寒作文800字(第三篇)
今天是大寒节气,按说应该很冷,可是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冷。
这个冬天,北京没下一片儿雪,我指得特别是北京城区。据前几天电视上的气象专家说,北京不下雪,是因为北方的冷空气来,而南方的暖湿气流却没来过。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反正我也不明白。但我认为绝不仅仅是这样,而且主要不是这些。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下雪,北京的周边也下雪,就是北京不下。我想这不仅仅是大气候问题,也许是北京的局地热岛效应在起作用,这也说不定啊?
北京每天有几百万辆汽车在奔驰,排放的尾气可想而知。汽车排气筒出口的废气大概有三十多度。这样每天时时刻刻在排放着,热气上升,顶得外来的什么冷、暖空气也下不来了。
另外,据北京市人大人口调研组课题研究成果显示,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已达到1972 万。以2004年为1492.7万计算,五年期间北京人口增加了480万,这也就意味着,北京每年净增的常住人口几乎达到了100万。
几百万辆车,近两千万人口。每辆车、每个人都像个小火炉,再加上各种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么巨大。
北京又是个内陆城市,不像天津、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海洋性气候可能更容易使城市上空的温室气体等热空气扩散。
唉!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