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家上学,到底好不好?

08-02阅读:825大字

收藏文章
当大量新思想的教育方法蜂拥而至时,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学校的教育,更有甚者,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家上课。那么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下面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手放得太松,现实问题就横冲直撞过来
 
  过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艺向公婆主动招了:“文璐还没有学数学。”爷爷奶奶一听急了:“这怎么行呢?这怎么行呢!”
 
  退学后,胡敏艺在家里腾出个位置,为女儿布置成教室。在这个房间里,文璐从早到晚低语吟哦着《弟子规》、《论语》、《四书五经》。为了备课,读中专时学化学专业的胡敏艺,憋着劲儿研究琢磨经典国学。
 
  这个过程使她异常痛苦,却也让她后来意外地成为国学馆的老师,当然这是后话。
 
  试教一年,胡敏艺对效果颇为满意,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后来的几年里,小学入学名单上再也不会出现文璐的名字了。
 
  胡敏艺为女儿打造了11年的培养计划:2年中文,3年英文,2年中文,2年琴棋书画,2年游学。2009年,文璐从这所只有她和妈妈的特殊学校里顺利结业。教以国学为主的中文那两年,胡敏艺还可以亲自操刀上阵,但过了这一阶段,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当年上学时,胡敏艺有旁人看起来颇为羡慕的资本父亲是教师。这意味着别人只能在饭堂里买馒头,她能买到包子,也意味着父亲的同事们能给予她更多的敦促。她成绩不太理想,但让她意外的是,别的同学考不好爸妈要打要骂,父亲却从未因成绩揪着她不放。
 
  她尝试着从细节上处理很多教育问题。3年前,胡敏艺有了儿子一谦。一次去公园,爱蹦爱跳的一谦突然从石头上跳下,摔到了地上,周围朋友冒了一身冷汗,胡敏艺装作看不见:“我们爱他,但不必一定非得去帮他。”
 
  她还从现实中寻找启发。她注意到,上学后的小朋友没几天就学会了“放屁”等“市井化”的语言;小学一年级的男生被人开玩笑问,旁边的女生是不是你女朋友啊?男生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我前女友”……胡敏艺不希望一双儿女早熟,她希望他们保持童真。
 
  此外,她还理解了,教育是个松手的过程。在文璐主攻英文的阶段,胡敏艺聘请了家教老师。上课之余的日程安排,全凭文璐兴趣,看书看厌了就听英文歌,看英文动画片、电影,什么都不想学,那就找小朋友玩。这些传统学校里不合规矩的请求,妈妈都能满足。
 
  可手放得太松,现实问题就会马上横冲直撞过来。过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艺向公婆主动招了:“文璐还没有学数学。”爷爷奶奶一听急了:“这怎么行呢?这怎么行呢!”每年7月,临近小学报名的日子,来自老家的电话都像例行公事般打过来:让文璐上学吧。
 
  可一次次都被胡敏艺顶了回去。她坚信,这条路尽管前程未卜,但没有走错。
 
  “在家上学联盟”里的
 
  不少孩子返学了
 
  此时,学校老师的电话打了过来:“我教的学生英语从来没有不及格过!”分数没有说服力,来自爷爷奶奶的不满声也接踵而至。无奈,张鸿霖又回学校读六年级了。
 
  在中山,胡敏艺有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付荣丽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付荣丽在一双儿女是否在家上学的问题上充满了徘徊。正因如此,退学还是返校?3年来,在这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中,儿子张鸿霖始终游离不定。
 
  这是一栋掩映在绿树中的3层小别墅。2009年,付荣丽与丈夫在这里办了所大同国学馆,不妨让儿子试试休学?次年秋天,张鸿霖没有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而是在国学馆。爸妈亲自上阵,给儿子讲课。
 
  一年后,妈妈想检验一下儿子的学习成果,于是张鸿霖参加了学校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付荣丽看到发下来的成绩单,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英语33分,数学70分。
 
  此时,学校老师的电话也打了过来:“我教的学生,英语从来没有不及格过!”分数没有说服力,来自爷爷奶奶的不满声也接踵而至。无奈,张鸿霖又回学校读六年级了。果不其然,张鸿霖的英语成绩“蹭蹭”地上去了。
 
  如今,国学馆里已有13个孩子,他们有的因兴趣而来,也有极个别干脆没有上学。付荣丽为12岁的儿子报了初中,不过,两年内,张鸿霖的老师又变成了爸妈。付荣丽琢磨着,初中两年的课程完全可以一年读完,这样儿子省下了大把时间读《史学》等书籍。
 
  哥哥张鸿霖在前方“打头阵”,妹妹张恺君也许会循着“在家上学”的路径成长了。张恺君已经在妈妈的国学馆里学了3年,每天,张恺君花七成时间诵读《四书五经》,其他时候,她会读历史类书籍,并穿插德行教育、英语听力等。
 
  不必上学,也不必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中熬夜写作业,6岁半的张恺君乐在其中。
 
  按照妈妈的规划,张恺君也许要到大学时,才会与学生身份产生一点关系。妈妈说,按这种教育方法,张恺君过15岁生日时,学到的东西会比同龄孩子多得多。到时,通过自考拿个本科文凭,顺着梯子往上爬,下一步就是读研究生了。
 
  随着“在家上学”个案的不断涌现,一些家长渐渐不满足于孩子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在网上和现实中,他们在共同寻找体制外教育的联合。胡敏艺加了不少类似“在家上学联盟”的QQ群,在中山的群里,有四五个家长。
 
  5年前,胡敏艺也期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长。但这个计划,终究没能付诸实践。
 
  按她的设想,通过“联合家教”的方式,找几位有相似经历的家长,共同聘请老师,不仅可以带来分摊成本的好处,也可以互帮互助地教孩子们各种技艺,不论手工、做饭还是唱歌均可。
 
  但她发现阻力重重。比如蒋老师的孩子只有2岁,另一位老师的孩子却十几岁,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计划也各异,胡敏艺还是选择了放弃。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