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者建议,结合幼儿时期在语言理解方面的快速发展,可以在3岁8个月后加强使用句子和幼儿沟通的频率,在幼儿掌握两个细节的句子之后循序渐进,并在6周岁以后加强对复句的练习。
同时,建议对幼儿多用含义清晰的词汇,注重语言的交流功能,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低分段集中在关心、帮助、合作、共享上,显示孩子利他行为欠缺。
“自私”倾向明显 警惕不当家庭教养方式
低分段聚集在“利他行为”方面
独生子女容易产生的自我中心、不会为别人考虑,曾引起广泛讨论。今天3-6岁的孩子,相当部分已经是双独父母培育的“独二代”。围绕这些孩子的往往是6个大人和更多关注,此次调查结论中,“利他意识和行为欠缺”备受关注。
上述调查显示,在社会性能力测试中,孩子们的低分主要集中在“利他行为”方面。在“关心他人”比如安慰他人、帮他人解决困难等项目上,孩子们得 分最低。如有礼貌地请求帮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物品等也都得分较低。此外,不少孩子在物质上得到相当的满足,对丢失东西显得无动于衷,不感到难过。在做事 专注度方面得分也并不高。
在分析幼儿园活动时可以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增长主要与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增多有关,而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取决于幼儿具备一定水平的协作意识和 自制能力。小班幼儿协作意识、自制力有所欠缺,因而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的玩耍,合作水平较低。到了中班时,协作意识有所提升,故合作游戏也越来越多。到大 班时,合作性规则游戏已成为玩耍的主要形式。
研究者指出:3-6岁幼儿完全有能力做出帮助、合作、分享、安慰等亲社会行为,但幼儿早期源于自发的亲社会行为是比较少的,很大部分来自于他人的要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成年人的提醒、引导和及时强化,家庭和幼儿园的有意识培养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