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2》“每周一见”馋了谁

04-28阅读:332大字

收藏文章
观众大呼不能一次嗨个够,看着不过瘾不解渴——从4月18日开始,吊足观众胃口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周播的形式开播。而面对周播,观众表现出各种不适应。

  观众大呼不能一次嗨个够,看着不过瘾不解渴——从4月18日开始,吊足观众胃口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周播的形式开播。而面对周播,观众表现出各种不适应。

  在日前《舌尖上的中国2》的首映式上,节目组特地准备了两段片花让大家先睹为快,但媒体一心想的却是提前从主创那里挖出更多的猛料。经过一番保密培训的主创们警惕性超高,一上午都是台上台下在斗智斗勇。

 

  没几个人愿意去看一场知道结果的比赛。战线拉得越长,意味着防止“剧透”的任务就越艰巨。关键是,对已经被荧屏饕餮大餐宠坏了的中国观众来说,每周一集的节奏就像刚尝了几口开胃菜就被赶下餐桌一样难受。几十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中国观众对周播剧的认知,大多来自这些年奋力追赶韩剧美剧的经历。这一模式在欧美和日韩地区多年来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其最核心的特点就是“边拍边播”,每周播出一集或两集,根据收视情况随时调整剧集内容走向以形成最大播出效应。刚刚完结的《来自星星的你》,就让每周的播出日变成“星粉”们的节日。

  但在国内,周播剧俨然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文化贫瘠的年代,内地电视剧也采用过周播形式,《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经典之作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不过随着电视产业的繁荣,制播关系和审批制度的制约,以及各家卫视为收视争夺打响的系列战役,观众已经被动辄一天两集甚至三五集的海量供应撑大了胃,再加上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网络视频点播平台,让有了大把选择的观众被牢牢圈在电视机前,等待一周一集不怕晚的“好饭”,难度越来越大了。

  2011年年底,受限娱令影响,一些电视台开始尝试周播剧,可对于产能过剩的国产剧来说,“饥饿营销”的结果不是因收视惨淡遭遇“腰斩”,就是在口碑上乏善可陈。电视剧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向被公众以高大上的名义敬而远之的纪录片了。

  在纪录片发展较成熟的欧美国家,周播是惯常做法。这种播出方式,可以使“舌尖”这一公共话题持续发酵,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观众也可以有一周的时间跟亲朋好友交流、回味。但这个美好初衷将要面对的风险还是很大。正如创作者所说,开拍时该片并没有做周播的设计,只是开播前在某些结构和镜头上做了一些微调,而真正意义上的周播剧,最迷人之处在于它始终能和社会话题同步,与观众之间实现紧密互动,根据观众和市场反应来定制剧集的走向、集数。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