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2》“每周一见”馋了谁

04-28阅读:332大字

收藏文章
观众大呼不能一次嗨个够,看着不过瘾不解渴——从4月18日开始,吊足观众胃口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周播的形式开播。而面对周播,观众表现出各种不适应。

  尽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通过网络追看外国的周播剧,这种模式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电视产业发展的潮流,是一种最符合市场化规律的制播形式。但是,制作公司捉襟见肘的资金、“今天投明天收”的浮躁心态,制作队伍水平欠缺以及国内的审播制度,决定了“中国式周播剧”从一开始就在自说自话,无法边拍边播,而大量盗版的存在,更让周播剧“雪上加霜”。

  在业界人士眼中,周播剧不是“每周一播”,这3个字代表的更多是拍摄手法和质量上的飞跃。周播剧模式走的是比日播剧高出一个层面的精品路线,可谓“私房菜”,靠的是质量。

  说到质量,那是国产剧永远的痛。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去年生产电视剧1.6万集,美国才8000集,韩国2000集。一个不看好周播剧的理由是,它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北美的大众文化消费是多元的,中国电视剧观众基本处于文化消费模式相对单一的状态,电视剧还在充当文化主食的角色。

  这几天,一个播出政策的出台同样在业界引发地震。实行10年的“一剧四星”政策将退出电视剧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剧两星”的全新模式。规定一部电视剧黄金时段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频道播出,除了“释放库存”,让更多电视剧得到播出平台,还被认为可抑制演员高片酬,降低制作成本,有助于精品的产生。不过,消化库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也得看库存的到底都是些什么货色。每年有8000集电视剧拍完直接“进库房”,其中很多本来就是粗制滥造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要说近年来国产剧注水频繁,这里面不能说没有播出方式的“功劳”。随着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我们的电视人在经历过甩开膀子的粗放式经营之后,是不是也该研究一下精耕细作的方法了呢?纪录片也好,电视剧也罢,说到底拼的还是质量。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