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三国志

04-16阅读:1056大字

收藏文章
环顾当今世界影坛,能进入视线之内的儿童影片,似乎只集中于两个曾经对立的国家——美国与伊朗。作为全球电影的龙头老大,好莱坞每年都会炮制出数部儿童题材的洪片巨制

斯所言:“限制是我们东方人生活和文化中的一部份,生活就是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和对立中发展和变化的……但正是有了限制,才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性,激发我们创立新的风格。”
  当作为强势文化的好莱坞电影对性和暴力的仰赖不断花样翻新,变本加历,将高科技和欲望满足奉为电影的救世主时,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部没有火辣辣的激情碰撞,没有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没有蔚为奇观的科技助阵的电影会是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然而马基·麦迪吉的《小鞋子》不但让世界感动得一塌糊涂,票房更是横扫千军,一马平川。 
  究竟是什么样的电影拥有如此强大的魔力,令素来痛恶伊朗的死对头美利坚合众国都敞开了奥斯卡的怀抱?
  阿里将妹妹莎拉的鞋子拿去缝补,却在买菜时不慎弄丢。小兄妹泪眼涟连商定共用阿里的一双破球鞋,每日接力赛般奔跑在换鞋途中。莎拉无意间发现同校的一名女孩脚上穿的正是自己的鞋子,当与哥哥前去兴师问罪时,却发现女孩家中一样贫困。善良的孩子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返回。阿里得知学校马拉松比赛的季军奖品是一双新球鞋时,许诺妹妹一定会为她赢得这个奖品。小兄妹重新燃起希望。比赛开始了,岂料阿里拼命过头,竟拿了冠军。失望的小兄妹坐在水池边无声地流泪,美丽的金鱼温柔地碰触孩子们稚嫩的双脚。而此刻,毫不知情的父亲正带着新鞋子回家来。   在哽咽中微笑着,你突然发现了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拍,平淡的环境,个性单纯的人物,线索单一的故事,原来也可以不必枯燥艰涩。情绪的张力始终牵引着你,生活流的绵延中我们嗅到了某种气息,某种对有质感的生活的深切渴望 。
  伊朗电影从生活中截取毫不起眼的事物来发展故事,和作业簿小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水缸》中那口莫名出现裂缝的水缸,《白气球》中女孩不慎掉落到水沟下的钱币,《风中飘絮》中被打碎的一块玻璃,这些在工业社会和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娃娃头顶天空坍塌的一角,而来自成人世界的漠视和一再曲解更让他们不断陷入了无助。然而即便如此,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却总是满怀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热忱。不禁扪心自问,年幼时的我们可也曾遭遇过来自成长者的粗暴?伊朗娃娃清澈无辜的眼睛中看到的世界,难道不是我们曾经备受伤害的那段记忆?

  当贾法·潘纳西如鱼得水般拍摄着《谁能带我回家》时,小小的女主角米娜突然不耐烦了,拒绝“他们”安排的女性之旅,再也不愿象个弱者那样不停地哭泣流泪,毅然离开剧组独自踏上真正的寻找回家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