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应对夏季感染性疾病

06-20阅读:1962大字

收藏文章
     小儿春夏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其次为细菌性感染。爸爸妈妈不要着急,让我们的专家告诉您如何预防

分批出现,瘙痒感较重。

  调护
  对出水痘的患儿应加强护理,供给足够的水分和易消化食物;剪短患儿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自己;勤换内衣,消毒水洗浴,减少继发感染。无环鸟苷是首选的抗水痘病毒药物,治疗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皮疹出现48小时以内开始。不能给水痘患儿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病情加重。

  预防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可以使用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患儿后立即应用,保护率可达85%~95%。对于新生儿,如果其母亲是水痘患者,应注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对猩红热有普遍的易感性。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被污染的食物特别是牛奶也可传播本病。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之处可发生流行;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室内活动较多,若不经常通风,发病较多。

  症状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重者可达40℃以上。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食欲不振,咽及扁桃体明显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苔白,乳头红肿,似草莓样,称“草莓舌”。约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

 

  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充血性小丘疹,呈猩红色,触之如粗砂纸样,或鸡皮样。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于48小时内达高峰,然后以出疹顺序消退,2~4天内完全消失。病程第1周末或第2周开始脱皮,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然后是躯干,最后到达四肢与手足。严重者肢端脱皮呈手套、袜套状。

  调护
  治疗首选青霉素,可迅速消灭病原菌,且能使患儿口、鼻的病原菌早期消灭。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住单独的房间。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隔离时间一般为7天,最短不少于5天。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水漱口,一日3~4次,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出疹期患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可引起继发感染,可用炉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