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
a) 社交障碍
此为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在婴儿期,患儿常一人独处,既不愿看别人,也不对母亲和亲人表示依恋,同时,对陌生人的爱抚却表现得无所谓,不会拒绝与不安。不爱哭也不爱笑,此时还常被误认为是一个“乖”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其孤独的症状也就愈加明显,对亲人不亲,如父母回家不表示欢迎,父母离去也不啼哭。对陌生人不陌生,可随随便便地让陌生人领走。不参加任何群体活动,常常孤独一人,也不会玩扮演游戏,甚至不会玩布娃娃、“开汽车”等游戏。有时父母与他讲话,他似听非听,毫无反应,好象聋子一样,也不愿用眼睛去凝视别人,与人发生眼与眼的交流。这类社会交往问题在3岁以后就明显了。
b) 语言发育障碍
为重要症状,其语言是一种全面的质的损害,表现为少语,不会与人交谈,社交语言甚少或无,常常出现代词错用,重复刻板或模仿语言,语言音调单调平板,或出现“自我中心语言”——表现为自语、自顾自地尖叫,有时姿势语言、手势语言也受损。
c) 刻板行为
患儿对环境要求一成不变,如住房里的家具、桌面上的物品、吃饭 、排便等均按一定格式,不能稍做更改,否则烦躁不安、吵闹、拒绝。常有一些刻板动作,如不停地转圈、蹦跳、搓手、撞头等。有时对某些物件有痴迷的依恋,如喜欢玩旋转轮子。有个患儿整天抱着一部玩具汽车,用手去拨动使轮子旋转,一玩就几个小时,而不愿意放弃。有的喜欢光滑的丝织品衣物、围巾或袜子等。
●有关自闭症的研究结论
①发病率
从较严谨的定义来估计,每一万名人口中有二至四名人士患有自闭症;若从较广泛的定义来说,发病率可高达一万份之二十,而香港现时采用的比率是每一万人中有八名人士患有自闭症。
②性别分布
男性患有自闭症的机会较女性为高,男女比率约是四比一;但女性患者的症状通常较为严重。
③社会因素
以前曾有人认为自闭症多源自中上层家庭,或因父母对子女的疏忽甚至是敌视而引致,但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出现跟家庭的背景和父母的态度无关。
●如何治疗自闭症
目前尚无十分系统的方法。多数专家主张解铃还需系铃人,用心理调适治疗心理障碍自闭症通常十分有效。比如带孩子回访四合院,看望以前的小朋友;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带他去逛逛公园、看看动物,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就会使他渐渐从自闭症中解脱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