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应当如何教育孩子

11-17阅读:505大字

收藏文章
旧知识现在成为桎梏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以教授学生们事前就己存在的“答案”为目的的。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尽快学习掌握欧美各国的先进技术
日本学校的老师,是不可能让学生们具有这种品质的。
  特别是今后,那种“无中生有”的能力,“能够把不可见的东西描述得栩栩如生”的能力,也就是我所说的“构想力”,在商务活动中将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掌握这种构想力,不要害怕不知道的东西,要养成经常问自己的习惯:什么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自己真的正确吗?站在第三者角度应该如何考虑?
  但是,现在几乎没有多少日本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并不仅仅因为受传统学校教育的毒害。
  创造性与儿时教育有关
  我最近越来越认识到,个人的创造性与国民性和民族性有关,具体地说就是与儿童时代接受的教育有着很深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天主教徒。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要相信谎言”的教育,让他们相信圣母玛利亚是处女受孕。如果孩子们认为“这不太可能”,那就会被指责为“你的信仰不够虞诚”。因此,孩子们的思想停止了,丧失了思考和怀疑的能力。新教之所以被认为比天主教更富有创造性,是因为新教徒能够对信仰的方式提出疑问。
  另一方面,犹太人都具有思考和怀疑的能力。从儿童时代开始,犹太人就被父母教育:“当大家的意见取得一致时,你即使孤军奋战也可以发表反对意见”。犹太人常说:“让我来做魔鬼的使徒吧”。这就是说赋予了自己这样一种任务:即使讨论已经取得一致时也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结果,问题将被继续讨论,最终得出好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正反相互扬弃而得到合一的“辩证法”的手法。
  犹太人从儿童时代就接受这种训练,努力从没有答案的地方找出答案来。
  在现代日本,教育将只能由父母来承担。父母必须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学校”和“媒体”的毒害。有时父母还要告诫孩子:“老师讲的真是正确吗?”如果认为作业没有意义,就不要做了。”或者对孩子说:“以后零花钱不再是每日给你1万日元了。现在把一年的12万日元一块儿给你,一年后你要写一份报告,汇报还剩下多少钱、都怎样花的。”这就是为了让孩子具有怀疑事物的能力和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
  日本不再需要文部省
  印度、新加坡、台湾和爱尔兰等地的父母都在致力于让自己的孩子们接受“不会在世界上落伍的最高水平的教育”。这些国家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激情,以及与世界进行对等竞争的能量,即使说全部是从家庭中产生的也不为过。
  日本人应该认识到,无论如何高喊“改革学校教育”,也是没有用处的。确实,文部省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正是
文部省建造了日本作为工业国家的基础。但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到现在,文部省的历史使命己经结束了。文部省所能做的,就是小学开始教授英语和计算机。
  有家长说:“一去学校,我的孩子就不行了。英语、计算机和思考方法都是在家里教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日本的家长们没有这种气概和责任感,日本就没有未来。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