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乐于助人
同情是对他人产生怜悯之心,并能够理解他人感情的一种情感。乐于助人是孩子的天性,宝宝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同情心。例如,当你的宝宝还是婴儿时,他看到或听到别的婴儿啼哭,自己也会哭。稍大一点,他会为小朋友的疼痛而感到痛苦,试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帮助他人。3岁左右的宝宝能找到自己的方式,比如:菲菲看到林林哭,把自己的玩具塞到林林手里;林林毫无反应,菲菲小大人似地哄他:"我给你糖吃,你别哭了;要不我给你讲小熊维尼的故事好吗?"这个时候,父母应及时鼓励孩子的行为,就像菲菲妈那样:"你能主动帮助小朋友,还能想出不同方法,这特别好,妈妈高兴极了。"可能的话,妈妈和宝宝共同商量更多的方法,让林林尽快从伤心的情绪中走出来。
随着宝宝月龄、年龄的变化,父母可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宝宝。比如帮小宝宝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给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红的手,说?quot;没事的,过一会就好了"。在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宝宝和周围的人能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教孩子学会体贴
2岁以后,孩子发现了"自我",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这时,父母应利用宝宝喜欢被表扬、被人夸的特点,鼓励孩子为他人着想,学会关爱体贴他人。比如,买来宝宝喜欢吃的蛋糕,在吃之前,启发宝宝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尝一口,然后再吃;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爸爸可指导宝宝给妈妈端来一杯水,或拉过一把椅子给妈妈坐,顺便问一声:"妈妈,您累了吧,先喝点水、歇会儿。"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随时随地地关心体贴他人了。
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体贴他人,首要的一点是父母处处关心他人,言传身教,让孩子由衷地感到"爱"别人是一种幸福;同时提高对孩子的期望,不纵容娇惯孩子,给孩子机会去经历他身边力所能及的事,从中感受到体贴他人的快乐。
责任感是后天养成的
对幼小的孩子提"责任"二字,未免有些沉重,就连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