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上班两头忙让你焦头烂额?隔代育儿就看这份指南吧

10-05阅读:325大字

由于国情的关系,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家庭均是双职工家庭,夫妻双方平日里工作家庭两头顾,常常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致使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多、亲子关系更是淡漠,出现了很多现代亲子病。这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见招拆招,聊一聊双职工家庭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熊孩子麻烦多?科学育儿来帮忙

现在的孩子「事儿太多」,工作家庭两边跑的家长时常感觉精力不够,这个时候懂得一些科学育儿的办法就会让你省心太多。

  • 学习基本的疾病处理知识:

    比如发热、腹泻、咳嗽、感冒等如何应对,知道哪些情况必须上医院。如果是自己能在家处理的,就不要大张旗鼓跑医院,小孩不必受罪,大人也不必折腾。

  • 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自己进餐,不必大人追着喂;

    比如从小刷牙,免去患蛀牙跑医院的麻烦;

    比如注意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比如阅读绘本,让你晚上哄睡的时光不再慌乱,只剩优雅。

  • 各路育儿神器该用就用:

    比如纸尿裤,不必天天为洗尿布而战斗;

    比如婴儿推车,不必抱着孩子出行累到腰酸背痛;

    比如健康的成品辅食,在你实在太累不想做饭的时候能够解放双手;


    比如一块安全的地垫,能够让孩子单独玩耍一会儿,自己也休息一下。

你也可以关注「丁香妈妈」(微信号:dingxiangmami),不断完善自己的「妈咪育儿宝典」。

一句话,科学育儿能让你心里有底遇事不慌,也能让你的育儿 style 更简约有效。

隔代养育问题多,怎么破?

多数双职工家庭是老人在带孩子,但这种方式也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譬如孩子被溺爱、缺乏管教,老人不爱带孩子外出、不敢放手。

这样带出来的孩子问题重重,夫妻俩在教育问题上跟老人屡屡冲突,家庭的稳定和谐也遭到挑战。

如果你也为此感到疲惫不堪,不妨试试下面的原则:

  • 爸妈主导教育

    亲子教育还是以爸妈为主,老人以照顾生活为主。就算碰上再能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妈也不能撒手不管,否则迟早出问题。

  • 对老人的帮忙时刻怀抱感恩之心

    做得好要多夸赞,不懂的要耐心教……人家也不是义务劳动,对不?

  • 事先沟通好教育孩子的原则

    比如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哪些可以灵活处理。生活上,你希望老人怎么做,提前跟老人交代好,和颜悦色地陈述事情的利弊,比如拿出「丁香妈妈」念给老人听 (*^__^*) ,不能嚷嚷,不能专制。

  • 爸妈自己要做到科学育儿

    自己要多学、要懂得正确的喂养和教育方法,如果自己都一塌糊涂,就没有资格限制别人提反对意见。说白了,首先你自己要够强大。

  • 谁的爸妈谁去说服

    针对老人的不同的意见,尽量做到「谁的爸妈谁去说服」。虽然理念不同,但是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带好孩子,一定可以彼此理解。

  • 全家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爸妈不能过严,老人也不能一味护短。

  • 可以得过且过的就不必上纲上线

    有时候老人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给个零食、看个电视,再比如偶尔追着喂饭,不必责难,着眼于大、放手于小即可。

  • 调动丈夫处理婆媳关系

    理性处理婆媳矛盾,充分发挥丈夫双面胶的功能。在人前多夸奖老人,将孩子的成绩归功于老人,嘴甜一点,吃不了亏。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家长,不必苛责老人。既然做不到自己回家带孩子,就必须抓大放小,感谢老人的付出。要知道,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孩子也未必没有问题。

怎么挤出时间陪孩子?

双职工家长平日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几乎只有晚上和周末。但是困难总没有办法多,提高效率有妙招。

  • 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

    在家的时间就全身心放在家里。时刻提醒自己这个原则,会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家务合理分工

    不能完全推给某一个人。「你争我抢」是做家务的最好状态,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对方,用行动带动对方一起来分担家务。

  • 借助外援

    如果必要,请个钟点工吧。把能外包的事情都外包,只把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事情留给自己。

  • 放下手机

    该休息的时候就别抓着手机不放了。没休息够哪有力气应付熊孩子?

  • 抓住点滴陪伴时间

    主动给孩子洗澡、换衣服、讲睡前故事,这些都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机会。(下一节有更详细内容)

  • 充分利用周末

    周末可以让老人多负担些家事,爸妈争取更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 整几个常见菜谱

    如果家里是自己做饭,提前备好菜谱,上阵后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我们努力工作,最终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幸福,如果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那岂非本末倒置?

有研究表明,在老人或者保姆身边长大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以每年 10% 的速度在增加。

而双职工的家庭,爸妈也因为自己无法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常常会选择用金钱或者物质来弥补时间的不足,而这恰恰又是导致其他教育问题的根源。

那么,我们在工作之余,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要怎么做才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弥补时间上的缺失呢?

不难,其实从每天下班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开始,你们的互动就开始了:


  • 带孩子一起准备晚餐;

  • 陪孩子共同进餐,是小宝宝就给宝宝喂饭,是大孩子就跟孩子聊聊天(不是审问、也不是数落);

  • 餐后一起散步,或抱着,或牵着;

  • 给孩子洗澡;

  •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唱歌;

  • 躺在床上一起看月亮,直到孩子睡着;

  • 孩子夜醒,起来拍拍他,告诉他别怕,妈妈(爸爸)在;

  • 周末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去游乐场、去撒个欢吃点好的;

  • 大孩子就跟他一起运动,小宝宝就让他在旁边看着你运动;

  • 教他画画,带他看、看喷泉、看风筝、看小狗;

  • ……

说到底,给予孩子的陪伴皆可发生在日常,都是那些看不见的分分秒秒。陪伴孩子,缺的不是时间,而是心思。只要有这份心思,时时处处都是陪伴。

最后还想说

什么样的方式都能过完这一生。

你可以全职在家带孩子,也可以夫妻俩都去上班。你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你的存在形式,而在于,在这样的形式里,你是否在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加值得家庭倚靠、孩子敬重的人。

只有你自己把握好了生命的节奏,成为了孩子的榜样,你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孩子,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