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妊娠呕吐对胎儿有益!

10-10阅读:271大字

收藏文章
有研究认为,妊娠呕吐是胚胎为避免有毒物质而进行的一种自卫反应。


约70%~80%的妊娠期女性可能会出现妊娠呕吐,又叫早孕反应(NVP),是指女性受孕后 40 天至3个月这段时间内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挑食、四肢乏力、头晕倦怠等,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呕吐症状逐渐减少或消失。一般在清晨较重,又称“晨吐”,但也有整日或早孕期以后发生的,少数人会持续到分娩。妊娠呕吐的程度因人而异,少数孕妇呕吐频繁,吃什么吐什么,甚至滴水不进,严重时可吐胆汁,体重明显下降。相对于NVP而言,妊娠剧吐(HG)较罕见,HG指每天超过3次的呕吐发作并伴有酮尿症和体重减轻超过3kg或者体重的5%。在妊娠中出现的概率仅为0.3%~2%。

NVP与HG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有研究显示,代谢与激素、幽门螺旋杆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等可能参与了其发生。在众多激素中,与NVP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研究结果认为,妊娠呕吐是胚胎为避免有毒物质而进行的一种自卫反应,为了保护胎儿,母体本能的要对胎儿所需要的食物营养进行毒性甄别而导致女性怀孕后妊娠呕吐反应。多数研究认为NVP对胎儿是没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还有荟萃分析提示NVP与流产风险降低相关。

与NVP不同的是,HG对母体和胎儿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HG对胎儿的影响:如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早产等,但HG对胎儿的影响尚存在争议。HG对母体的影响:体重减轻、脱水、微量元素缺乏、肌无力。较严重但非常罕见的并发症有:食管破裂、MalloryWeiss综合征、Wernicke 脑病伴或不伴Korsakoff精神病,还可能诱发多种精神异常。

一般情况下,妊娠呕吐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极小,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自愈。但如果少数孕妇反应严重,呕吐明显,无法进食,甚至连喝水都吐,出现体重明显减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就得考虑系统治疗,防止孕妇及胎儿发生危险。整体治疗策略是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母亲与胎儿患病风险,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镇静止吐治疗,配合输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情况。选择药物必须谨慎,既要考虑到可能对胎儿的影响,也要考虑对母亲身体的治疗效果。

对于妊娠呕吐症状较轻,在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应用非药物治疗,大致可有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1、心理疗法

舒缓孕妇的思想负担及精神压力。从生理角度向其解释,孕期的恶心呕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轻微的症状是正常的,不会对胎儿有任何影响,而且大多数人是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的。即使症状严重到一定程度,也有很多治疗方法。消除孕妇的紧张、疑虑和不安心理,适当运动,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调动其喜悦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妊娠产生的各种反应。

2、饮食疗法

孕妇恶心、呕吐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增多的雌激素对胃肠内平滑肌的刺激作用。轻微的恶心呕吐不必进行治疗,更没必要禁食或少吃。

一般来说,妊娠反应尤其是呕吐,常在晨起空腹时最为严重,早饭后也较明显,午后会逐渐减轻甚至消退。可根据这个规律和特点,打好时间差,在早晨吃些体积小、含水分少、能及时提供热量的食物,如面包、饼干、馒头干等。白天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或者不定时,在想吃的时候就多吃点。晚上多数人反应较轻,也可多吃点,将营养素补足,睡前也可加餐。

不要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多吃些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饼干、土豆、米饭等。不要吃油腻、油炸的食物,可吃一些水果、牛奶等。对于重度妊娠呕吐,饮食上宜清淡,少吃油腻、过甜、辛辣的食品。可吃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鸡肉、、豆浆、蛋、奶等。

可多吃各种水果,既可补充水分、维生素和必需的矿物质,也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妊娠反应较重引起脱水或酸中毒。食物宜温,不要太冷太热。

临床上也应尽可能避免妊娠呕吐的发生:

1.正确认识妊娠反应。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属于正常反应,不久即可消失,不要有过重的思想负担,保持心情舒畅。

2.减少诱发因素。减少烟、酒、厨房油烟的刺激;居室尽量布置得清洁、安静、舒适;避免油漆、涂料、杀虫剂等化学品的异味。呕吐物应立即清除,避免恶性刺激,并用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饮食除注意营养及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之外,还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不洁、腐败、过期的食物。

4.保持大便通畅。妊娠后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大便秘结,应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参考文献

1.田启飞译,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 2011 , 40 (2): 309-334.

2.张彩风.妊娠呕吐的诊疗和护理体会[J].科技信息,2012.2.15

3.梅诘,吴春丽.顽固性妊娠呕吐的营养支持治疗[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7.1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