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与压力
名人创业有许多优势,杨澜并不讳言“杨澜”品牌为“阳光文化”移植了许多先天的优越条件。在谈到“杨澜”与“阳光文化”两个品牌的关系时,杨澜坦言,“一开始会结合得比较紧密,日后会出现优质的节目群和群体主持人,以及优秀的制片人、管理者等等,‘阳光’要比‘杨澜’涵盖的多得多”。
制作文化纪录片,无疑需要非常优秀的制作人。“阳光卫视将提供一个平台,”杨澜认为,“这个平台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可以给很多人提供资金、市场和播放平台,有能力进行‘大制作’,摆脱单打独斗的现状。”
2000年8月8日开播的阳光卫视是“阳光文化”的传播渠道之一,这是第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为主题的华语卫星电视频道。目前主要播出的节目有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近代人物传记的《发现中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生在线》;有反映世界名人、民情民俗、科技发明的《人物志》、《岁月留痕》、《时空钮扣》、《我们都记得》等。最近,两岸三地的电视制作人正将精心制作的《国宝背后的故事》、《西部阳光》、《阳光处处》等反映中国历史、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内容的主题节目奉献给观众,以期引起关注中国的国外研究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兴趣。
到目前为止,利用发行新股,杨澜、吴征夫妇大概已经投入了2200万美元。最大的一笔约500万美元建成了香港的一个新的制作室。其余的资金一部分用于引进节目,另一部分则用来招募了一批高素质的制作、编辑和广告职员队伍。杨澜从亚视以及香港有线电视挖走了一些有很好业绩的制片和编辑。徐小明与李兆熊两位亚视的前任高级副总裁,现就领导着香港的制作和播出部门。
按常理,“阳光文化”应当首先得到观众的认可,近而吸引广大广告商,由此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在股价上得到体现,但事情的发展却不是这样。
阳光卫视8月8日才开播,覆盖面还正在推广,观众群正在培养当中,但广告商已经开始行动了。阳光卫视的节目广告已售出到2001年9月份,金额总数达2000万美元,这其中包括有中国的一些著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一些跨国公司。杨澜分析,目前的广告客户主要有两类,一部分抱着观望和尝试的姿态,一部分看好长期发展,敢于冒一定的风险。
据其中期业绩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阳光文化”亏损6300万港元,其中传媒业务的亏损为5748万港元。
面对这种压力,杨澜说,“我骄傲,我们才亏了6000多万”。
其实这笔费用是公司筹建卫星频道的投资,包括大量硬件设备购置。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一家电视台在刚刚开播的情况下就赢利的。“从去年3月底公司组建,到8月8日仅用4个月的时间即开播阳光卫视,创下世界卫星电视的奇迹。”杨澜透露,目前公司财务情况运转正常:“到2000年9月份,从头半年的运营状况看,公司仅亏损6000多万港元,大大低于市场对我们预计第一年亏损1.6亿港元的预期数字。我们是非常骄傲的!”
目前成功进占港澳台市场将大大有利于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公司的经济运转形势。杨澜预计到公司运转的第一个整年,即到2001-2002年财务年度,集团将达到整体收支平衡,其中电视公司形成利润。而一般情况下,卫星频道亏五、六年也并不稀奇。
据悉,阳光文化的海外拓展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内将继续进行,届时还会在台湾的宽频市场和北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有新的重大发展。
杨澜将重登荧屏
儿女双全的杨澜将于今年6月重登荧屏,在香港阳光卫视中重执话筒,主持全新打造的《世界名人访谈》。
《世界名人访谈》的采访对象主要是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财经要人、文体名人等,也包括世界上一些特殊组织、机构的领导者。列入访谈计划的人物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海外杰出华人。
从第一次走上荧屏到现在,10年过去了,杨澜再次主持节目,有着双重的身份。她将从节目制作到公司运作全方位实现她的理想??做好历史和人物传记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