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关于花的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点绛唇·寂寞深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满庭芳·芳草池塘》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偶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新荷叶》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晓梦》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遍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垂发女,貌妍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
虽乏上元术,游乐亦莫涯;
人生以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身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马多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张说当时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李清照关于花的诗:诗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李清照《懈恋花》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 李清照《临江仙·梅》
莲子已成荷叶老。 ——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李清照《临江仙·梅》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寒梅点缀琼枝腻。 ——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挼尽梅花无好意。 ——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晚风庭院落梅初。 ——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 李清照《临江仙·梅》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 李清照《临江仙·梅》
浓香吹尽有谁知。 —— 李清照《临江仙·梅》
为谁憔悴损芳姿。 —— 李清照《临江仙·梅》
梅定妒,菊应羞。 ——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买书的故事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时节踏青时穿。一个人冬天在家闷得太久,望见外面一片生机,春意盎然,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看着身上的新衣,颜色考清淡之中泛着微黄,就像柳树的新芽,李清照不禁赞叹姨母做衣服的水平,衣服不但照映着自然景色,而且还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欢畅。
自然景色固然是好,可是李清照改变不了自己的痴迷爱好,竟不由自主地来到书市。也许是天气的缘故,这天在书市闲逛的人也格外多。李清照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前仔细翻看着,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
她就这样以赏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觉得很有意思,就这样走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只守着一个小摊,上百放着一摞书。老者看起来风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揽顾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书卖出去似的。李清照觉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过去,想和老者说几句话。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这部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所以她找过好多人帮着购买,结果都没有买到。现在的李清照只见书本,不见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来。
过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读着《古金石考》,越看越着迷。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猛醒这是人家要卖的书。她抬起头不好意思地对老者笑了笑。老者带着慈祥的笑容对她说:“没关系!”李清照手里紧握着书,急切地问:“老伯,您这套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家传的一部古书,按理讲是绝不能卖的。唉,也是小老儿没用,祖上虽然是诗书世家,到了我这一代,竟然只能做个教书先生。也是时运不济,家遭变故,实在是没有可以救急的对象儿了,只好忍痛将这部书拿来典当啊!” 老人说着,显出一种舍不得的神情,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它送到当铺,交给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这儿等着,只想等个懂得它的人来,给它个好归宿!姑娘,看得出你是个识货的人!你要能买了它去,也算了了小老儿的一桩心事。”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至少也得三十两吧。姑娘你看着给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点也没什么。”
没等老者把话说完,李清照把自己随身带的钱全部倒出来,仔细查点也不过十两左右,出门时只想闲逛,没想着要买什么,没有多带钱啊。李清照显得有些着急,对老者说:“老伯,我今天出门仓促,没有带那么多现钱,你明日可否还在这里?我一定带多于三十两来拿书,好吗?”老者很是为难地说:“姑娘,不是我不答应你,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才等到你这个有缘人,可是我的盘缠早就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再在这里住上一晚。更何况我和家人已经说好,今天日落,无论这书卖不卖得出去,都要和他们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听,急忙抬头望天,这时已近日暮,就算雇车回家也未必能赶上。她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李清照着急的模样,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说:“姑娘,你也不用太过着急,唉,就当是你和它没缘吧!也许有一天,你还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听着老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帮不了老者,还失去了保存古书的机会。她不自觉地握了一下衣角。这一握让李清照有了办法,她立即对老人说:“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会儿,只一会儿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转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过了半个时辰后,老者见李清照只穿一件内衬的单衣,跑了回来,手里拿着银两。原来,她把自己的新衣给典当了,换了二十多两银子,连同自己原来的十几两银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着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为了一套书,不惜当街只穿着单衣薄衫,十分感动。老者说什么也只要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没有让他再推辞:“老伯,您给我的可是无价之宝啊,若是今日我身边能再有些银两也会倾囊相赠的。您就不用推辞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贵的《古金石考》,穿着单衣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