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

08-23阅读:1845大字

收藏文章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电影《二十二》自8月14日上映以来,在上周六成功破亿,刷新了国产纪录片的票房纪录。这部低成本、题材特殊、本不被市场看好的纪录电影,成为继《战狼2》之后,今年暑期档又一部话题电影。
1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三)

刚看了纪录片[二十二]情感难言,写了点影评。

这部纪录片我给十分,因为尊重。

刷微博看到某篇文章提到了[22]里面的某个细节,坐在图书馆里突然有些泪目,于是去买了最近的影院,最近的场次,最靠边脚的座位,去看了。

去电影院的很多人应该跟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尽一份心意吧”,没有十分的观影意愿,但总觉得自己该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

意外影院坐得很满。

【一】

我一直以为,普世的情感一旦具体到某个不相识的人,原本可以震动人心的力量就失去了一半。

今天来看,依然没错。当大家谈起侵略,谈起慰安妇,谈起屠杀,都会义愤填膺,谁又不清楚当年发生过什么呢?

但当面对一个个经历过那些噩梦的老人,大家都变得语塞,不知该怎么面对。是啊,说什么呢?难道让垂暮的老人承担起整个民族的历史?而老人们恰恰也不愿谈起。

于是只有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却很少有人去关心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也许会有志愿者,会有社会人士的帮助,却从未有过来自整个社会的重视。

我想制片人,导演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拍这部片子的:这22位老人的事情,想把它变成每个人的事情。

【二】

从这个意义来说,[22]是我看过的,最成功的电影。没有谈什么民族大义,没有鼓动仇恨,也说不上把当年的事情娓娓道来,只有最基础的记录,甚至没有什么特殊的加工。

却着实让人感受到沉重,一种平淡的沉重,心似乎也被揪住,在不止地叹息。

这种沉重,这种叹息,最为压抑。尤其当老人一语不发,镜头给到老人呼吸的特写时。仿佛我整个人的呼吸都随着老人喉间的起伏而变得急促,几乎喘不过气,这个人像是被一双大手摁在座椅上,不得动弹,把她们心里的苦涩或是愤怒亦或是默然生生地一点点塞进你的心中,直到镜头下一个转换,仿若是得了大赦,松下紧提着的一口气。

是了,这一刻我感受到了。

【三】

光束投进昏暗的房间;檐落间雨水滴落;山坡光秃了又变新绿。这片土地看过了太多人来人往,朝代更迭,依旧春风秋月腊雪夏阳,还是当年平常。

我们不过是历史浪花中的一滴罢了。

寄希望于这部影片能够改变每个看过的人吗?想必没人会这么幼稚。在慰安妇这件事上,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实在有限,唯有买一张票,独自坐在影院的角落,用郑重的心情听完那些颤巍的故事。

如是而已。

【四】

只是每当有老人的生年出现在屏幕上时,我总在默默计算,满打满算,还能好好陪爷爷奶奶和姥姥多少年呢?

有时间就请多回家看看吧,趁还有机会。

最后屏幕上的22个名字只剩下九个,听说又有一位老人过世,心里又是一阵压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五】

影院灯亮起,所有人都习惯性地走向出口,当屏幕上出现密密妈妈的众筹人的名字的时候,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看到最后一个名字消失才离开。

这就是尊重吧,那一刻我看到了一种希望。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