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能自愈吗
孩子内向害羞,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当心选择性缄默症。这种无声的焦虑绝非自己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身边人能给予什么帮助或治疗?
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又称为“选择性不语症”,是一种受情境影响的沟通焦虑障碍,这种病症会在特别场合无法说话,他们无法开口,纵然很想讲话,但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
这群孩子的大脑中,错误的将“说话”这件事,连结到了大脑中掌管恐惧的区域,而不自主产生了“说话=危险”的印象,绝大多数的孩子发生都是在学校,大约在4~5岁的时候这样的状况才开始被察觉。
老师通常最早发现孩子“不一样”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在家多半表现正常,只有在家里以外的地方,例如学校,沉默不发一语,因此通常是幼稚园的老师最早发现异状。在同龄的孩子眼中,会觉得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很奇怪、不理人”,而后续的同学排挤及负面自我评价,便会加重病情发展。
选择性缄默症,如何诊断出选择性缄默症?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选择性缄默症的正式诊断标淮如下:
1、无法在需要说话的特定社交情境中说话,例如:学校、工作、公共场合。
2、上述困难妨碍教育、职业成就,或社交沟通。
3、此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不包括入学的第一个月)。
4、缄默并非归因于其他病症,如沟通障碍、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
5、无法说话并非因为对于该情境所使用的语言缺乏知识或自信,例如该孩子可能刚迁移至新的文化环境而不说话,就不符合此疾病诊断。
如何与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相处?
家长
家长还是要让孩子有社交生活,跟熟悉的邻居、亲戚互动。
由于孩子遇到危险时很难开口求助,要教导孩子遇到危险的应变措施。
老师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状况不好的时候,可以向谁求助。
注意孩子是不是有被霸凌的情况。
老师要比较注意这群孩子的身体状况,因为有些连想上厕所都不敢表达。
可以请孩子偶尔帮忙小任务,像是拿考卷,趁这时跟他闲聊家常。
不特别注意或者突显孩子的沉默行为。
同龄朋友
可以把他做一般的同学对待,不要放过多关注在他身上(无论善意的或恶意的)。
多以帮忙取代嘲笑,像是协助他回答问题、举手说要厕所等等。
跟选择性缄默症的同学一起玩耍,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建立关系,或请他们用点头、摇头、手势来回答。
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家长,最希望别人了解什么?
由于多数人对于选择性缄默症不了解,可能还误以为是自闭症的一种,因此选择性缄默症协会进行了一项统计:“关于这项疾病,这群家长最希望别人了解什么?”选票第一名为“老师的帮助”,显见老师的理解重要性,包括能否做为桥梁引导患儿与同侪进行活动,或需要老师多留意有无霸凌状况发生。其他票选结果如下:
No. 1 老师愿意并懂得如何帮助是关键(78%)
No. 2 孩子不是故意不说话(74%)
No. 3 选缄不会长大自然好,必须及早帮助,才能避免孤立、抑郁的人生(74%)
No. 4 孩子很聪明,但需要适合的表达方式(65%)
No. 5 希望大家能上课,学习如何帮助孩子(48%)
No. 6 若找到对的方法,选缄孩子的进步将令人欣喜(43%)
No. 7 请不要比赛谁能让孩子先开口(39%)
No. 8 孩子不是内向害羞(30%)
No. 9 有时非口语的沟通也做不到(26%)
No. 10 孩子在外面看来还好,但一回家就情绪爆发(17%)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方式
强迫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说话不仅无用,反而会加重他们对于说话的恐惧。大部分治疗性的介入为渐进式的历程,让这群孩子由非口语表达转到口语表达。然而,没有一项治疗方式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家长、老师的协助与耐心等待,在疗程中逐渐看见孩子的进步。
1、认知行为治疗
例如增强孩子的嘴部动作,使嘴巴动作趋近说话的动作,直到孩子可以真正说话为止,或者让孩子观看自己成功说话或与人互动的录影带。
2、艺术或游戏治疗
利用艺术或游戏做为媒介,帮助沟通。
3、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阻断血清素再吸收的药物,对于治疗社交恐惧很有效,但功能在于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减轻畏惧,并不是吃药就会马上开口说话。
选择性缄默症的常见误解
误解1、选择性缄默症孩子,都曾被虐待或家庭不幸福?
这是对选择性缄默症最常见的误解,认为大多数患儿都曾被虐待,或背后有一段悲惨童年故事,导致心理创伤造成的。其实这些孩子的家庭都很完整,甚至父母的陪伴比大多数的家庭多很多,但因为这一刻版印象,让这些为孩子尽心尽力的父母,仍得面对老师或其他人不公平的质疑。
误解2、选择性缄默症孩子是自己选择不说话的吗?
不是的。他们想说话,但恐惧让身体冻住、喉咙锁住,有些人甚至心脏狂跳、手心冒汗、嘴唇蠕动,导致完全说不出话,就连笑都笑不出声。
误解3、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会有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只要不要叫他们讲话,在其他方面,他们还是可以配合的,像是画图、抄写等。不过,因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他们可能动作反应比较小、比较慢,态度比较被动,并非对于语言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