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常识 11-054
11-08
关于记者节的作文(第一篇)
11月8日,第17个记者节悄然到来。忙碌于各种采访活动,不时参加其他的节日庆祝,渐渐忘记了还有记者自己的节日。虽然是周日,但同事都在为了下周的工作紧张准备着。
记得学生时代,曾经参加过一次记者节的庆祝活动。活动中,新华社一名著名记者说了“有女不嫁记者郎”这样一句话。奔波于天南海北,远在深圳的同学对这句话有着深刻体会,他在网上告诉我,在家乡工作是一种幸福。记者节,我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幸福。
20XX年,见证了全市上下齐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提速转变;见证了聊城各界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锐志创新,为国庆献上厚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聊城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灵活应变,把握住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我市举行赛事,我是幸运的,也为聊城的发展自豪。
庆幸之余,更有一份动力激励着自己。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准备把握各项工作部署;聚焦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格局;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建设全省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报道各条战线涌现出的楷模事迹……一系列重要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为聊城“弯道超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交流、聆听、写下,不知不觉中从事记者职业已经三年了。对比新闻记者四能要求,在三年的寒暑交替中,有遗憾,也有难以言说的喜悦……
关于记者节的作文(第二篇)
年年记者节,风光各不同,但是对于我们记者来说,永远是责任在肩,信念依旧。
在每一个记者节来临的日子,我们按捺不住地重温那些亲历的感动与冲动,同时又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存在与价值。岁月如流水,弹指一挥间,回想做记者的十年历程,可谓是一路坎坷,一路风雨,一路感动。但每每看自己的辛勤化作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带给读者各式各样的信息,再苦再累也化作无比的快乐,
我认为,作为记者,采访其实就是感悟人生、接受再教育的伟大过程。就拿今年我们策划的《大学生创业故事系列》来说,这种感悟和教育的感受尤其明显。就业难是困扰着整个社会的一大难题和民生关注的焦点。8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们怎样面对这一难题?经过筛选,我们确定了十几个自主创业的鲜活典型进行采访。“自己的路,不等也不能靠,要凭自己的心血来打拼……”这是这群年轻人的共同心声,通过他们的创业轨迹,我们看到新时期的大学生们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另外,社会各界为四川灾区捐款捐物的感人场面,家乡父老为重症患者奉献爱心的一幕幕场景,为国家为百姓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公安、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我们每每感动着、书写着、传播着。
新闻发生时,我们就在路上,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记者节的作文(第三篇)
新闻之路是“无冕之王”光环照耀下的坎坷之路,是一条考量责任、道德的如履薄冰之路,更是一条在用信念去践行使命的神圣之路。
梳理这些年来的采访经历,有许多事许多人留在了记忆里,而20XX年7月份的贵州山区之行最让人终生难忘。
当时,徐本禹已经完成支教任务,离开了贵州,聊城的四名支教志愿者接过接力棒,继续在大方县大水乡箐山村本禹希望小学支教。在他们四人即将完成一年支教任务时,我受命去采访。
原来知道贵州山区很穷,但很难想象出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贵州的山区大多是高原地貌,山不高大,但都葱葱郁郁,而村民的房子零星地分布在各个山坳里,邻居之间相隔很远。7月21日,走了半小时的羊肠小路,我随志愿者顾兰顺来到箐山村尖坡组六年级学生罗莎的家里:在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木板房里,靠墙是一张窄小的木板床,床上油黑的被褥,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中间一个火炉,常年熏烤,整个房间都是黑乎乎的,房顶上吊着的玉米也落着厚厚一层烟灰;角落里放着半袋大米,一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木水桶,所有这些是全部的家当。罗莎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81岁的爷爷和74岁的奶奶生活。那年期中考试,罗莎语文92分,数学91分,成绩是大水乡第一名。
而支教志愿者的生活也是难以想象,缺水、缺电,只有每周一次的赶场,才能买到蔬菜,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真正理解了那些带着爱心在山区支教的志愿者,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惟有信念去撑着他们去奉献。
作为记者,我有责任记录他们,把他们收入进我的相机,用我的笔写下他们的执著和高尚,写下这些背负使命默默前行的人。回到聊城后,我先后写了六篇通讯,把四个志愿者在贵州山区不为人知的支教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今,已过去三年多的时间,在贵州采访的情景依然能清晰地记起,贵州山区已成为心中永难磨灭的印记。
关于记者节的作文(第四篇)
在奔波忙碌中,新一年的记者节再一次悄然而至。
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为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舆论支持,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恪守尽职,当好社会发展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这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职责。“行文方寸间,风云滚滚来。”在风云变幻的20XX年,通过报社全体同仁手中的笔,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化危为机、弯道超越的壮举;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迈出的坚实脚步……见证并记录下聊城“成长”的点点滴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记者也是一个光荣的称谓。从跨入报社的那天起,身上就压上了一幅沉甸甸的担子:既然选择了记者,就必须担负起这一份使命与责任。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的生活特色,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经常性的工作;我们要弘扬社会的正气,揭露社会假恶;我们要关注社会各界、普通群众的热点难点,我们还要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时代脉搏……因为我们是记者。
在11月8日这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我们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决策,如何为聊城转方式、调结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鼓与呼,这是我们的压力,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今后,将更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责任感,采写更多的好作品、好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