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重视爱心教育

04-25

收藏文章
心胸开阔的人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美好。孩子早期教育中,爱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拥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会对社会充满希望和关爱,相反自私自利的人利己利人都不好。

家长应重视爱心教育

  家长的爱心泛滥,不仅没有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反而养出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自古以来,爱心一直被看作是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和社会的灵魂所在。西方先哲费尔巴哈断言:“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古今中外,人们都在推崇爱心。作为人性的基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同时也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和润滑剂,没有爱心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很多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正面临着一种爱心缺失的危机。在家里,父母怎样辛苦与操劳,他们视而不见,从不主动为家长分担一些事,只想着从家长那里多要点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极强,蛮横霸道,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来就该大家宠着惯着,事事为他们服务,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甚至指责辱骂。他们在外面不关心别人,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
 
  他们把自己和别人分得很清,从不关心别人的事,没有责任感,思想偏激,心胸狭窄,想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同情心的缺乏使他们漠视别人的不幸和灾难,甚至会快意于别人的苦痛。而“小皇帝”“小公主”们往往心态不稳,一旦遭受挫折,受到委屈就无法承受,继而进行报复,很可能使自己的行为超出法律和道德的范畴。良知的缺失会让这些孩子为了寻找刺激和快感,做出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事。
 
  【案例】
 
  林林6岁了,长得白白净净,非常招人喜欢,尤其在他爷爷奶奶眼里,那更是宝贝一个。全家人对林林都疼爱有加,每次爸爸妈妈出门都会给他带回好吃的、好玩的,做了好吃的饭菜也让他先尝。每当林林饿了或是渴了的时候,自己不会去找东西吃、找水喝,而是站在屋子中央大声喊。这时保姆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赶紧给他找吃的、喝的。
 
  时间久了,林林的坏习惯也慢慢养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坐下来就吃,根本不懂得尊敬长辈,让爷爷奶奶先吃。尽管妈妈经常提醒他,比如“爷爷腿脚不好,要等爷爷奶奶一会儿”等等,他却好像没听见。
 
  有一次,开牙医诊所的爸爸,从南京带回了好吃的桂花鸭,保姆把鸭子切好盛到盘里摆到饭桌上,喊大家来品尝,林林第一个跑出来,看着桌上的鸭肉,突然大声说:“你们别吃啦,这还不够我一个人吃的呢。”然后就把鸭肉端到了自己跟前。妈妈非常生气,可还是希望能心平气和地给儿子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
 
  “林林是个好孩子,赶快把鸭子拿过来,让大家都尝尝。爷爷奶奶都没吃呢!鸭子这么大,你自己也吃不完啊!”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林林就是不听,还是使劲捂着盘子。到后来更离谱,竟然端着盘子跑到另一间屋子,关起门自己一个人躲在里面吃。
 
  过了好一会儿,林林终于把门打开了,把一盘残羹端给爷爷,说了一句:“你吃吧……”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告诉孩子自私会得不偿失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夏天到了,十只猴子约好了一起去后山的桃园摘桃子吃,他们每人背了一个小箱子,浩浩荡荡地就出发了。到了后山上,猴子们就开始摘桃子,有的往高处爬,有的去远处找,大家都努力地寻找成熟的桃子。其中一只叫斯斯的猴子,非常狡猾,不肯爬高也不肯绕远,于是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鬼主意。斯斯对其他猴子说:“大家都去摘桃子了,没人运桃子啊,不如我把大家摘的桃子,都给运到我们的小箱子里吧。”众猴子想想,也有道理,这样大家摘完了,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于是大家都把各自摘的桃子交给斯斯,斯斯再把桃子放到大家的箱子里。斯斯总是把最大最好的桃子放到它自己的箱子里,把差一些的桃子放到别的猴子的箱子里。
 
  后来树上的桃子摘得差不多了,猴子们就都从树上下来了,问斯斯:“我们的桃子都放好了吗?”斯斯说:“大家放心,都放好了,每个箱子都装满了。”其实斯斯只给其他的箱子装了一个箱子底,不过十来个桃子,却把最好最大的桃子码满了自己的整个箱子。回去的路上,猴子们各自背着各自的箱子,成群结队地往家走。别的猴子都很轻松,只有斯斯背着沉重的箱子,却又不敢声张,抢着走到前面,装作轻松的样子,生怕别的猴子发现它的秘密。山路又陡又滑,斯斯累得气喘吁吁,一个不小心,沉重的箱子就把它压得往后倒下,箱子一下子摔烂了,又大又好的桃子顺着山坡一个一个滚向山谷,众猴子才发现原来斯斯留下了那么多大桃子给自己。
 
  大家都没有做声,后来回到了山下,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桃子来吃。虽然不大,但是个个都很甜,只有斯斯一个桃子也没有了,大家也不理它。
 
  自私的孩子和这个猴子没多大差别,都是懒惰期待不劳而获,而且都爱耍小聪明,这样自私得到的物质利益,要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么是品尝不到快乐。
 
  孩子的自私在短时期内,还不会出现太大的恶果,等孩子长大成人,就会显现无遗,而没有谁会喜欢一个自私的人,那时他就会孤立无援,痛恨父母当初对他的溺爱。
 
  2.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中最小的一员,家庭大成员要细心呵护小成员,这个当然是应该的。但是,孩子在享受家庭成员对他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就是给孩子定规矩,要坚持。比如说,让他从小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中体谅他人的辛苦,并且逐步学会遇到问题能换位思考;不要让孩子吃独食,有好吃的要大家分享,有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他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要改变“学习好则百好”的观念和“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教育态度。要知道,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他人、不考虑后果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重新设计与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很难适应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现代社会。家长应该知道: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是人格的缺失,将羁绊孩子的健康成长。
 
  3.小孩子也要有大胸怀
 
  说“大胸怀”前,我先说说这自私的“小家子气”,一般是指举止拘谨,心胸狭隘,吝啬自私。孩子养成“小家子气”性格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身边人员的“自私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作为家长,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具有同情心爱心,希望孩子宽容大度,就必须在幼儿时期对孩子予以规范,教孩子学会同情学会爱。孩子自私或者小气,大多与长辈的过度宠爱有关系。而解决孩子的自私的毛病,也主要在于父母要端正教养态度,在纠正孩子的毛病时,指出正确的做法。
 
  11岁的周昕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全班数一数二,还是个能歌善舞的孩子。周昕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不到四十都评上了教授,别人羡慕他们,家长事业有成,孩子聪明可爱。可是在家里,周昕一直以“小公主”自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一切都得顺着自己,稍不如意还会使性子甚至和爸妈对着干。
 
  在学校,班主任老师见周昕的学习好,总是先夸她品学兼优,同时也希望她能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可老师每次对她说的话,她全当“耳边风”。一次谈话中,周昕终于向老师吐露了心声:“我为什么要帮他们,帮了他们,他们的成绩上去了,就会成为我的对手,我才不会那么傻!”
 
  都说现在的孩子自私,可您有没有想过,在您为孩子奉献爱的同时,是否教会他也要把爱传给别人。孩子的自私,正是家长用溺爱精心调制的苦酒。
 
  想要孩子变得大气,家长在生活中要把大气渗透给孩子,要让孩子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而不是泛泛地说教。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家长能够尽力去帮助别人;邻里之间有矛盾,家长能否做出让步,化解矛盾;拾到东西,家长主动找到失主,归还财物。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主动让步的时候不是因为怯懦,因为有些事情根本就是非原则的事情,不要在小事情上没完没了地纠缠,往往是小事,因为当事人双方各不相让,最后演变成大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不能无原则地退让。
 
  若一个孩子从小就不知道关爱长辈和同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正是家长把几乎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孩子,一些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
 
  有自私的家长就会有自私的孩子,有溺爱的家长也会有自私的孩子,如此找到了病因后,就要对症下药:家长做表率大肚宽容,家长理性爱子不溺爱,孩子自然远离自私,心中填充的就会是宽容与大度。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家庭教育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