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率上升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08-03

收藏文章
社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自杀率上升速度也越来越快。专家表示,自杀率上升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这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点。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来共同努力。

自杀率上升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眼下,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却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生命教育已成当前教育的盲点。孩子们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最近几年,关于未成年人自杀的悲剧常见诸报端,令人痛惜。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学校和家庭亟待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心智。
 
  脆弱的心理
 
  今年4月13日晚,山东省东营市14岁的女生李欣玥因被学校要求剪短发,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身亡;4月9日,石家庄市行唐县两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从学校宿舍三楼阳台手拉手纵身跳下,幸运的是两人都未伤及性命;3月31日,余杭一高中生因被母亲拔掉网线,与父母吵架跳楼自杀;同一天,昆明一初二女生因42.5元钱受到委屈,从学校三楼跳了下去,造成腰椎骨折;3月17日,河北省任县一初二男生因恋爱出现问题而跳楼身亡;2月27日,邵阳一高中生为“自证清白”跳楼自杀……
 
  采访中,不少中小学生透露,如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他们大多“自己把自己关在屋里”。而13岁的小阳则表示,“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想打人甚至自杀。”因为,父母老是以成绩好坏来和他交流,考试成绩好会使劲称赞,成绩一差,自己在家里就没有一点地位,父母还在他认真学习的时候冤枉他偷看电视和课外书,他曾经多次想从家里逃走。
 
  少年不知愁滋味,本该是孩子的本色,但如今许多孩子都有“心病”。不少孩子显露出“草莓化”的特点,即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实却经不起一点挤压。
 
  在现在孩子心里,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承受不了压力就自杀,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家人带来多么大的痛苦。青少年漠视生命,因为他们不知道生命可贵,这也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方面,家长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发挥到极致,孩子从小到大,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孩子的心灵被家长的心理预期挤压而变形。在学校,孩子成了考试机器,天性被扼杀。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的心里很容易出现问题。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家庭教育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