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一位好爸爸?好爸爸也需要技巧
三、有些爸爸不愿意学习当爸爸的技巧
不少人在刚当爸爸的那几年里非常抗拒学习,然而,他们最后都会对此感到非常后悔。其他一些爸爸也有过类似的心理障碍。我们只要辨别出这些心理障碍,就能慢慢学会去克服它们。
我采访过许多爸爸,他们所描述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有固定的养育方式,不需要自己创新。
相信当爸爸是自然的、凭直觉的事,不是靠学来的。
觉得当爸爸很容易,不值得一学。
受到“黄金时间”理论的愚弄。
较为注重“产品”(即孩子成年后的样子),而不是“过程”(享受当爸爸的时光)。
不相信自己照顾孩子的方式对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害怕变成伪善的爸爸(即教孩子不要做自己小时候做过的事)。
缺乏当爸爸的自信。
不自觉地采取与自己的爸爸相同的举动。
或者,人们都倾向于对“私人”的事做出反应:
对于“生活技能”、“心灵”或“新好男人”等字眼觉得不自在,认为那是“情感过剩的心理学术语”。
当需要改变一些当爸爸的处事风格时,采取逃避的态度。
拒绝采纳他人的建议。
采用两种“最佳逃避方式”(也就是“全都是胡说”,以及“我不习惯这样做”)。
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平常很少与孩子沟通。
拒绝做出任何改变。
犯错时推卸责任,不愿承认错误。
或是因为工作太忙碌:
忘记工作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快乐,不是为了金钱、权力与成就)。
一度拖延自己照顾孩子的决心,直到一切都太迟了。
或是因为我们的工作风恪:
在工作压力与无趣的生活间摇摆不定。
下班之后还保持着“任务导向”的心态。
无法抛开工作时“拥有掌控权”的心态。
只会说教,不会聆听。
照顾孩子时无法获得奖励,就受到蒙蔽。
天生的完美主义者,比如看到孩子房间很乱,就无法忍受等等。
家庭生活的安排毫无弹性。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和享乐。
或是由于个人需求和反应所带来的阻碍:
让工作成为“恋人”(工作让自己感觉很特别,最后远离家庭)。
忘记为谁工作(我们是为家人而工作,不是为了老板)。
过于骄傲,导致自己犯错时也不愿向孩子道歉。
当你有了这些心理障碍时,你可能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并改变一下自己的做事方式。通常来说,人类总是不想改变自己的做事风格,他们总爱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去做事,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想出其他更有效的方法,然而,这其实跟人们的智慧无关。我刚开始教医学院的学生时,我以自认为正确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其实多半就是跟随以前老师的教法,直到发生了两件有趣的事。
首先是看见学生填写的教学评估资料,发现不管自己多么努力教书,不管设置多么有趣的课程,学生们还是觉得上课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当他们用其他的方式学习时,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显而易见,我们上的许多课都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后来,我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他提出了“学生用哪种方式学习最好”的问题,而不是“教师如何改善讲课的方式”的老套思维模式,这让我很快了解到,原来自己从未真正透彻地思考过。
做事的方式
抗拒改变的心态
坚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希望继续沿用旧方法的观念
和我一样,其他老师也做了深刻的反省。让我们欣慰的是,最近学生们的教学评估显示,我们做得比以前好多了。我想,当爸爸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管爸爸认为自己有多称职,如果他们愿意参加一些学习与评估,并不断改变自己的心态的话,就可以为将来照顾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效果。在当代社会,尤其在一些富裕的国度,爸爸们从未学习如何照顾孩子,因此他们不会负起这责任,也不会认真、投入地去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