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不愿承怎么办?6秘诀突破心防

03-24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当孩子犯了错时,在被询问或关注的当下,总是很自然地选择避重就轻。从生存的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迴避危险的本能,至少可以不用直接面对不可预知的后果。

孩子犯错不愿承怎么办?6秘诀突破心防


「什么大惊小怪?你到底说不说?」妈妈问。

「要说什么?」志明就是不正面回应。

当类似的情况发生,你是否也像志明的妈妈一样像警察做笔录,咄咄逼人地要孩子就範?

可以预期的是,这种塬地打转的「迴圈式」对话,最后只会把孩子愈来愈推往避重就轻的方向。于是爸妈常有这样的疑问:「要说什么?拜託,这个问题怎么反过来问我?」

你也可能会不服气地想:「要说孩子忘了细节嘛也不是,毕竟他聪明得很,当然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你多少明白,每回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回家后他那闪烁的眼神、含煳其辞的回应,都在暗示你,他又惹事了。但每次当你继续追问时,孩子的心虚模样及那副「拜託,又没什么事」的无所谓态度,却常让你一方面气得牙痒痒的,一方面却又没辙,莫可奈何地不知道该如何问下去。当孩子老是避重就轻,爸妈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自我的秘诀指南

秘诀/孩子懂得权衡轻重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勇于认错,但毕竟这是一个理想。当孩子犯了错,很自然地或多或少会避重就轻,以迴避可能遭受的处罚与后果。

一想到「避重就轻」这句话,难免让父母感到浑身不舒服,觉得孩子好像在诚实上打了折扣,总是迴避主要的问题,而谈些无关紧要、细微末节的小事,不太愿意面对现实、承担问题,而选择逃避。

但反过来看,孩子懂得「避重就轻」也告诉了我们,其实他懂得如何衡量事情的轻重缓急,对于事物的了解和自己的利害关係,是有判断力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感到欣慰,这多少是一种孩子成熟了、社会化的展现。或许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哪些事情会让孩子决定要避重就轻。


查看全文
猜你喜欢
热门 教育方法亲子教育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

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