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而知天命
1女儿小数点儿出生时,虽不及哥哥出生时带给几家人的欢欣激动,全家人也是满心喜悦的,儿女双全,也算是人生的小圆满。
小数点儿小时候如哥哥般乖,吃了睡,睡醒玩会儿再吃,再睡,小小的人儿好像知道自己“老二”的身份,丝毫不给大家增添麻烦,姥姥感叹道:“真没见过这么省心的小小孩儿!”
“大宝照书养,二宝照猪养”虽是笑话,却也颇合事实。头胎时没经验,孩子稍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弄得全家人紧张,养二宝时有经验了,知道什么情况是无关紧要的,什么是正常现象不用紧张的,所以,在小数点儿一岁多会说话之前,我们养她几乎是复制着哥哥来的。加之小人儿也不爱哭闹,比较安静,完全是个“乖乖女”的形象,所以,这个二胎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有太大影响,我们也本着“老大前面带,老二后面跟”的想法,想照葫芦画,只费一个孩子的脑子就好,
直到她会走路,会说话——
2
哥哥小时候是个慢性子,不爱说话,爱观察,放在心里的比表达出来的多,在外人面前很腼腆,不爱和外人玩儿。
妹妹和哥哥的表现有多大的差别呢?
——哥哥小时候从不动别人的东西,经常是妈妈哄着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儿;
——妹妹一岁多第一次去公共场所就抢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手里的玩具;
——在院子里玩时,主动往其它孩子跟前凑;
——哥哥小时候比较胆小,见着猫啊狗啊的就不动了,好像是在防备着;
——妹妹见着狗狗,嘴里狂喊:“狗狗~~~,狗狗~~~!”边喊边朝着狗狗扑去;
——哥哥小时候嘴懒,不说甜话,别人逗他,他从来不去叫人,也从来不要别人给的东西;
——妹妹看到有吃的或是玩的,嘴甜的很,叔叔阿姨叫不停;
——在家里,有事没事地就往人身上蹭,“妈妈,妈妈啊~~~!”把人叫得都不好意思不抱抱亲亲;
——哥哥小时候很安静,玩玩具能一坐好长时间,哪个地方弄不好,也只是皱皱眉,嘴里嘟囔两声:“我怎么弄不好呢?!”然后继续琢磨;
——妹妹如果没人陪着,自己根本不坐那儿好好玩儿,玩得开心了,兴奋地大叫,玩得不顺利,一生气就把玩具摔了,还气得耍赖撒波;
如此种种......
婆婆本来很重男轻女的,但是对孙子的少言寡语很是不满足,倒是孙女活泼灵活的性格颇得奶奶的心:“哈哈,看看,一个爹妈生出来的娃,差别咋恁大哩!”
3
是啊,一个爹妈生的,差别咋恁大呢?
儿子不管是相貌还是秉性都能够从爸爸或妈妈那里寻着根由,
而小女儿和爸爸妈妈相似的少,我与婆婆甚至认真地讨论过是不是抱错的问题,呵呵
一次次的冷静思考之后,得出了结论:
这就是人的“命”
身体受之父母,而一个人的形成该是多么偶然形成的啊:
父亲或母亲的基因中有的是显性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有的是隐性的,是存在于身体而平时表现不出来的,对吧,两个孩子中,一个遗传了这方面,冷静慎思;一个遗传了那方面,开朗舒展;或许有些特质是俩人平时都没表现出来的,但它可能是隐性存在,而恰巧这个隐性被这个孩子继承了下来。
同一个家庭,同一对夫妻,而会有完全不同表现的孩子——生了二胎之后,我信了,这就是“命”——即使选了同样的父母,他(她)仍然是他(她),独一无二的生命。
4接受了这个“命”,就得面对这个与老大完全不同的小人儿了。
——比如出去玩,前面有个不太小的水坑,当年带哥哥时,我说一句“儿子,前面有水坑,小心走,别摔倒了!”一句提醒,谨慎的哥哥就会看清路面,绕道而行;而妹妹是不理会这样的提醒的,完全是“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的范儿,不拉着她就得跳到水里去了,而人家对于你的相救并不领情,还要闹着回到水坑往里踩,那么我不想让她以身试水,就得这样了:
“女女,这里是个水坑,里面水很多,如果你脚踩进去,鞋子湿了之后脚脚会痒痒的,很难受的,那么,咱们就不能去其它地方再玩了,是不是?
(小人儿开始心动,安静下来)
“来,咱还是不往里面踩了吧,去那边看蚂蚁去吧!”
这样,小人儿的注意力被转移,开心地绕过水坑找蚂蚁去了。
看,一个简单的事儿,我得多说多少话啊......
再比如,哥哥这么大的时候,能安静地坐下来玩积木,翻看绘本。而妹妹的爱好是坐在落地窗前看路上车来车往。奶奶教会了她什么是水泥车,哪些是115路公交车,她看到认识的车辆,就会兴奋地拍打玻璃,大声地叫“水泥泥~~~水泥泥~~~”,“幺幺捂~~~!”还要跑过来抓着妈妈的手一起看!
OK,既然,这么开心地看世界是你的乐趣,那么,亲爱的小妞,你开心地看好了!
5
与很多二胎家庭出现的种种大宝对二宝的抵触或不亲爱相比,我家大宝是个非常知道疼惜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因为怕二宝影响刚上小学的哥哥,我们家里分工明确:奶奶主要负责女儿,我主要负责儿子,爸爸是机动人员,这样,有他们兄妹相互玩耍的时间,也保证他们有单独学习或玩乐的时间。
妹妹一岁半了,哥哥各方面的成长并没有因为家里多了一个成员而受影响,反而哥哥更是每天放学回家都很开心,因为家里有可以玩耍的小伙伴啊。
与儿子出生时我和先生正处于奋斗时期不同,女儿出生时家庭各方面已平稳,宽松的家庭环境使成员们轻松从容,兄妹俩能得到更多的的优质陪伴。我和先生在育儿方面也更加成熟,有所经验,这样的环境或许会使女儿从小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更有利于释放她天性里的向好因素,也更理性地处理她天性里需修缮的地方。
这样,儿子幼年独自享受了亲人全部的宠爱,而女儿出生在一个更好的时期,虽然与哥哥分享家人的爱,可是又多了哥哥给予的手足之情,“命”又是不一样的际遇。
6
既然想通了人有天“命”,那么——认之,尊之,顺之,修之。
父母与子女相伴并能影响他们的,其实也只有短短的十余年,之后,他们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遇到很多的事,很多的人,那些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一时运气,但是都将由他们自己面对和处理。
我想要做的,是在他们年幼时,做个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妈妈,尽量地发现发挥他们天赋的优势,帮他们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