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孩子入园,我却得了分离焦虑症,总是很担心,怎么破?(入园季必看三)
关于开学这件事,先来看看中国父母的表现?
“ 中国妈妈:孩子上幼儿园,我却得了分离焦虑症
其实关于这个情况,我还是蛮有话语权的,因为我在包子第一天入园的时候就大哭,确切说是我们俩对着哭,因为当时老师不让家长停留,包子是被硬拽进幼儿园的。我当时特别担心,不敢离开,完全没有心情上班,于是就翘班一整天,坐在幼儿园对面的咖啡馆,当时的心理是,一旦包子出了什么事,老师打电话给我,我可以第一时间飞奔到学校去解救包子。好吧,我内心戏比较多,但是事实证明,包子最初的幼儿园经历真的很糟糕,看过昨天文章的朋友应该也知道,她最初三个月一直在噩梦,完全不讲话。
大人们自己对世界是有理解、有把握的,也可以有能力改变环境,但小朋友们是没有的。人们长大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弱小,也不太体会得了小朋友心里的恐惧,但这种恐惧对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一个很心塞的问题就是,这些内向的、对外面的世界有些怕怕的小朋友,总是被父母老师认为是不好的,拿不出手的性格,judge一番,造成二次伤害。害怕的情绪,没有得到纾解,有些小朋友还会被强迫活泼讨人喜欢。真的真的不要随意judge孩子。怎么办,写到这里感觉又要哭了...
馒头下个月也要入园,虽然我有陪他上幼儿园的暑期班,但是天知道会怎样,我也有跟朋友讲,搞不好到时候我还是会哭,因为妈妈就是会担心啊,这真的很难控制。其实本来没有想写这篇文章的,但是昨天和同事聊到分离焦虑这个话题,才发现家长的分离焦虑也是蛮严重的,所以,这篇文章也是我找来的一些资料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吧,我自己也在努力的练习调整中。
以前我们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是宝宝上个幼儿园就把妈妈们的担心额度用光了。很多家长之所以焦虑,除了对孩子自身适应与否的担心,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幼儿园老师责任心、爱心和专业程度的担心,这是父母焦虑的次要来源,毕竟送孩子上幼儿园可能是很多父母第一次把孩子交给生人照看。
想让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大人的问题也要解决
第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太夸张的情绪,不要过于兴奋或者沮丧。你太兴奋,孩子会觉得上幼儿园是很好玩的事,头几天,他会特别新鲜,新鲜劲过去后,就麻烦了。如果孩子哭你也哭,孩子觉得离开父母已经够痛苦的了,而这么痛苦的事情,连父母也这么觉得,孩子之后就更加恐惧上学。
第二,不要觉得孩子刚开始上学不哭就可以放松担忧的心情。事实上,哭得厉害的孩子才是孩子离开父母的正常表现,当然那种声嘶力竭的哭也是很让人担心的。而开始不哭,是因为孩子还新鲜。新鲜劲过去了,很可能后面孩子就哭得会更厉害。
妈咪Cat的好朋友悠悠妈家的宝贝就是这种情况,一开始很新鲜,因为她家宝贝刚开始一直认为幼儿园就是游乐场,后来发现并没有~结果,你们懂得~
第三,家长不要每天紧张兮兮的,你的紧张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的。不要把孩子看得很脆弱,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有韧性,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害怕新环境,而是家长过于担心,并无形中将这种担心传递给了孩子,才造成了孩子的焦虑。
家长能做的实在的事情有以下几种:
一是师生比,老师多孩子少这样比较好,道理显而易见,最好是一对一,不过不太可能,一对二三就算不错了。
二是幼儿园老师是否正规幼师毕业,对待孩子是门科学,不是说幼师毕业一定能带好孩子,但起码比非专业的人带好的几率要高。
三看幼儿园硬件,有没有户外活动空间,玩具种类是否丰富科学,有没有针对孩子的生活用具比如小马桶之类的。幼儿园里最好能有实时监控。
四是看幼儿园的口碑,政府评定的资质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他家长的口碑也很重要。
五看幼儿园的活动设置是否科学,饮食是否合理。这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育儿知识。
2.孩子入园后观察哪个老师最喜欢你家宝宝,或你家宝宝最喜欢哪个老师。当宝宝面与其多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经常把她请到家里来,并且要向孩子介绍,这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非常喜欢你,会好好照顾你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孩子的不安全感,让他知道在幼儿园还是有人可以信赖依靠的。
3.与幼儿园老师客气且充分地双向沟通,把自己孩子的行为习惯特点尽可能详细的告知老师,老师了解这些,会采用让孩子更加舒适的方式对待他。相应的,要从老师那里详细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有助于分析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这样做有个附带的好处是,向老师传递了你对孩子的无比重视,让她们无意中更加重视你的宝宝。
4.一开始孩子还不适应幼儿园的时候,想各种办法也要亲自送他,走的时候要说再见,并鼓励孩子也说再见。早点来接她,参加幼儿园的每个亲子活动。这都是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5.用自己或者孩子喜爱的人物为例,增强他对幼儿园的认同感,比如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了很多知识,就能看懂书了。
6.把孩子上幼儿园和自己上班等同起来与孩子叙述,具体可以说礼拜几上班或休息。让孩子明白自己和父母有相似的日程和责任,给他成长的快感。
综上,孩子上幼儿园有些焦虑,家长因此焦虑都是合乎情理的,完全理解各位爸妈的心情。孩子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根源,解决孩子的问题,先从大人自身入手,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因为养育孩子是个与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而分离是无法避免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要“亲密有间”。灌一碗鸡汤就是:一个生命的成长总是要经历种种冲击,为人父母,你的坚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说到孩子要开学,中国家长和外国家长的反应真的是大不同,最近一组照片在网上非常红,我们来看看外国家长的表现吧~外国爸妈的感受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熊孩子重要开学啦,粑(开)粑(心)麻(到)麻(飞)爱(起)你(来)哦?
以上是感觉不是亲生父母系列~笑cry~其实也希望中国的爸妈们能放平心态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对于孩子的入园或者说分离焦虑要正确引导,其实父母的焦虑也一样,除了心理疏导,还有一个很好的缓解方法就是陪伴孩子一起读一读关于“上学”的暖心绘本,让孩子有一些心理准备,让家长也能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从而顺利度过彼此人生中的第一个特殊阶段!
01《我不要去幼儿园》适读年龄:2-4岁
02《魔法亲亲》适读年龄:2-4岁
故事中的小浣熊,非常真实地反应出每个身处分离情境的小小孩内心的感受和情绪。那些随分离而涌现的焦虑、恐惧、不安和失措,彷佛觉得只要离开父母或自己所爱的人,就会失去爱的保障。幸好浣熊妈妈的“亲亲”及时解救了小浣熊。这样的爱带给小浣熊十足的安全感和勇气,能够抖擞精神,挺胸面对原本令自己恐惧的事,甚至激发出爱的力量,从模仿中学习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付出爱的实际语言和行动 。
03《啪嗒猫第一天上学》适读年龄:3-5岁
这是一本任何时候读起来都令人开心的书。这个令人愉快的故事告诉我们,幽默而慷慨的帮助是多么地被需要。书中的画面充满了有趣的细节,让孩子们在每次阅读中都能有新的发现,会把这本书一读再读。画面既有单色也有彩色,就好像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既需要大家遵守同一个规则。
家长评价:小时候最害怕上幼儿园的我,看到这本书,真是像翻开了自己的童年纪念册。抱着栏杆拉着门跟妈妈抗衡不去上学……哭闹一番的结果还是一样——乖乖就范!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怎么也提不起劲来的啪嗒,像极了第一天去幼儿园上学的我!不过,啪嗒还真是一只特例独行的酷小猫!你见过哪只猫养了只宠物小老鼠,还取名叫小木耳的吗?你见过哪只猫蒙着头想着不想过的那天就会消失的吗?还有,你看,他那条曲曲折折的尾巴,随着情绪而摆的尾巴,多酷!小木耳也像啪嗒一样酷,在玻璃瓶的后面扮鬼脸,戏弄了一群大大的猫咪!闹腾的猫咪学校,友好的同学,亲切的老师,看来上学也不坏嘛!这本书太欢乐了,如果童年时的我,看到这本书,一定不会再害怕上学啦!
04《小阿力的大学校》适读年龄:3-5岁
我们和小阿力的妈妈一样,应该为孩子准备的,都会准备好;但是,我们从孩子的角度,为他们想了吗,这的确很难。只要一起来多读读《小阿力的大学校》,那么我们就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孩子真正长大的过程一定不是在怀抱里的,一只鸟儿的长大也一定是在飞翔中。
05《我好担心》适读年龄:2-4岁
这个故事用了很多的篇幅来描绘了初入学的担心,还有小老鼠对所有新鲜事物的担心,所以她经常是慢慢地进入角色,适应环境。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当然不能急躁,等着孩子慢慢长大吧。此时父母应该做的是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帮助孩子一个个地解决。但同时也要坚决按时送孩子到学校,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同时也相信学校和老师。
06《大卫上学去》适读年龄:2-4岁
这本书是在和每一位小朋友分享第一次上学读书的成长经验,让他们了解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什么是“可以的”、“好的”行为和事情。
家长评价:孩子很喜欢看,排队吃饭的故事里,大卫和他的同学争吵弄洒了饭菜,孩子有时很愿意看到这一页,家长适时地告诉他排队的重要性,礼貌的重要性,他愿意接受。最后大卫得到了一颗五角星,孩子也能明白,不能一直做错事情,犯了错一定要尽力弥补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