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现呕吐怎么办
15、肥厚性幽门狭窄
多见于足月儿,有遗传倾向。
表现:
始于生后第二周左右,每次喂奶后不久或喂奶过程中呕吐。呕吐呈持续性、进行性,逐渐发展为喷射性呕吐。
患儿食欲好,饥饿感强,反复呕吐后体重不增,大小便减少。
腹部检查:可见明显的胃型和顺、逆两个方向的胃蠕动波。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可触橄榄大小的坚硬肿物,为肥厚的幽门括约肌。
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大,胃排空时间延长,幽门部呈典型的鸟嘴样改变,及狭窄而延长的幽门管。
超声检查:幽门肌厚度超过4mm或幽门管的长度超过14mm。
呕吐物:奶水和奶块,量多,有酸臭味,有胆汁。
16、幽门前隔膜
隔膜多位于幽门疝1.5~3cm处,多数隔膜中央有孔。
无孔隔膜生后即出现上消化道完全梗阻的症状,隔膜孔较小时在新生儿期可发病。
表现:进食后呕吐,常呈喷射状。
呕吐性状和内容物:类似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部触诊:摸不到肿物。
钡餐检查:在幽门前1~2 cm处见到狭窄处的缺损。
17、胃扭转
原因:新生儿胃的韧带松弛,且胃呈水平位。
分为器官轴型扭转和网膜轴型扭转,以器官轴型多见。
表现:多于生后即有吐奶或溢奶,也可以在生后数周内开始呕吐。呈喷射状呕吐或非喷射状呕吐,多在奶后呕吐,奶后移动患儿时更为明显。
呕吐物:不含胆汁。
特点:严重者可以影响生长发育。钡餐造影后就可停止呕吐,症状严重者行胃固定术。
18、先天性肠闭锁
闭锁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最多,其次为十二指肠,空肠较少,结肠罕见。部分患儿合并其它畸形。
(1)高位肠闭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常有羊水过多史,闭锁部位越高,呕吐出现得越早。
十二指肠闭锁:
表现:生后第一次喂奶即发生呕吐。可有少量的胎便排出,腹不胀或轻度膨隆。
呕吐物: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分泌液,大多含有胆汁。
特点:喂奶次数增多,呕吐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反复呕吐。
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二泡征或三泡征,
(2)低位肠闭锁:发生于空肠下段、回肠和结肠。
主要表现:腹胀,常在生1~2天开始呕吐。
呕吐物:呈粪便样,带臭味,无胎粪或仅有粘液样胎粪。
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多个扩大的肠袢和液平面。
19、肠狭窄
多为膜型狭窄,十二指肠发生最多,其次为回肠,空肠,结肠较少见。
特点:狭窄发生的部位越高,症状出现得越早,狭窄越明显著成绩,症状就越严重。
表现:呕吐和腹胀。高位肠狭窄上腹部膨隆,可见胃液蠕动波,低位肠狭窄则全腹胀,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伴有肠鸣音亢进。
呕吐物:多数含有胆汁,可有正常大便排出。
腹部X线检查可见狭窄上端扩大,钡餐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20、肠旋转不良
在胚胎10周左右,中肠回纳回腹腔的过程中,有一个从左向右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中肠的旋转中止造成。由于中止旋转的时机不同,新生儿期可以发生以下情况:
①盲肠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盲肠或由盲肠至右后腹壁的盲肠韧带压迫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分,引起不完全梗阻。
②盲肠位于上腹或中腹部,小肠系膜根部未能固定在后腹壁,易发生肠扭转。
③盲肠已达右下腹,但肠系膜未完全与后腹壁融合而形成“游动盲肠”,易发生结肠扭转,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
④少数病例十二指肠袢位于肠系膜动脉的前方,空肠第一段被腹膜系带牵缠、压迫、形成空肠不完全梗阻。
⑤肠反向旋转,使小肠系膜位于横结肠前方,造成横结肠梗阻。
多数症状出现于新生儿时期,少数病例可终身无症状。如扭转复位,则症状消失。
主要表现:高位不完全梗阻症癍,一般在生后3~5天开始呕吐,呕吐可为间歇性,时轻时重,生后有胎便排出。
呕吐物:乳汁,含有胆汁。
X线立位片:胃和十二指肠扩张,有双泡征,空肠、回肠内少气或无气,钡灌肠显示大部分结肠位于左腹部,盲肠位于左上腹或中腹即可确诊。
如发生胃肠道出血,提示肠坏死,继之可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腹膜刺激征阳性,中毒性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