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压岁钱的真正价值一直被忽视
每到过年的时候,给压岁钱时常让我犯难。我想着这可能是我小时候的心理阴影吧。我的故乡是一个被称为建筑之乡的地方,80%的男劳动力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建筑行业。随着国家改革的大潮和房地产的蓬勃发展,部分人在瞬间富起来了。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有几个小伙伴,他们家亲戚是从事房地产承包(福建首富就在我们那),然后在我小的时候那个物质还不是太很丰富的年代,他们就能收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压岁钱,甚是可怕!因为那些钱跟自己的那几十块钱没法比,简直是天文数字。
儿时的我内心里也期待着能有这样的有钱亲戚,但终究是没能如愿。可能是这个从小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吧,自己工作以后,总想着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有钱的亲戚,然后好给周边孩子们发很多的压岁钱,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还是与“有钱”无缘。故而,每到过年就开始为给压岁钱发愁,给多了吧,自己又没有那么多钱;给少了吧,又觉得不合适。直到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对压岁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才逐渐打开这个心结。压岁钱对现在孩子们而言,它的心理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物质价值。
我们先一起来“科普”一下压岁钱的由来吧。
关于压岁钱,流传最广的应该是“祟”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说法了。故事里讲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专欺负小孩的妖怪,会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偷偷用手去摸熟睡中的孩子的头,吓哭孩子,然后孩子就会发烧变成傻子模样。因此,家家都在这天晚上亮着灯坐着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传说有一对善良的老夫妻,老来得子,把这个孩子视为心肝宝贝,生怕照顾不周。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最怕“祟”来害孩子,于是就拿出在路上遇到的一个奇怪道士给的八枚铜钱,同孩子一起玩,熬过晚上。后来孩子玩累了,实在太困了就睡着了,他们接着就按照道士交代的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但夫妻俩还是不敢合眼。半夜里,突然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要伸手去摸孩子头的时候,八道金光从枕头边迸出,吓得“祟”仓惶而逃。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就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学着做,孩子们从此就太平无事了。
可能因为“祟”与“岁”谐音吧,慢慢的“压祟钱”演变为“压岁钱”了。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一些地方也会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大家就喜欢到银行兑换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是我们与孩子的精神交流,是送给孩子们的护身符,是对孩子幸福成长的期待,它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然而,现在很多爸妈只看到钱而看不到“压岁”寓意和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孩子们似乎也只关心给的钱多少而没留意爸妈的祝福和关爱。一个幸福的家庭,物质条件是需要的,家庭成员之间爱的流动、相互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更是必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物质对一个人的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是有一个范围的,当物质水平达到一定范围之后,就基本对幸福感的增长没有太大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富豪家庭其实他们的幸福感并不比普通家庭幸福感高的一个原因。
物质的富足让我对家乡越来越陌生,贫富差距,攀比之风,金钱至上,奇形怪状,张扬跋扈的建筑,越来越淡薄的人情关系,离婚率的攀升,赌博成风,喝农药的也多了。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先人要告诫我们要“诗礼传家,光宗耀祖”,甚至让后人的名字按这个祖谱来排。记得小时候孩子取名都是严格按这个祖上传下来的辈分来排的,现在这种观念也越来越淡去了。当先人的“诗礼传家”被“读书无用”,“金钱至上”所代替的时候,我不知道先人会是怎么想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只关注物质满足而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是要出大问题的。比如说,我在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孩子跟我说他的选择职业的方向,只要是轻松的,坐办公室的,钱多的就可以,不考虑工作价值不考虑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精神方面的满足。这让我想起某些地域的极端金钱崇拜,甚至是“笑贫不笑娼”!当孩子长期得不到情感关注和缺乏精神追求的时候,就会变得自私无情,忽视他人情感,心理缺乏阳光,稍有不顺就要么伤害他人要么伤害自己。
我们要突出压岁钱的精神价值,让孩子看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精神教育刻不容缓。
要发挥压岁钱的优秀精神价值,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仪式感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应该长辈态度是祥和,庄重的,多说一些祝福、祝愿的话,可以告诉孩子祝愿他们“幸福成长”、“健康快乐”、“学业有成”等,多表达一些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积极的期待。我时常遇到一些亲戚会把钱直接扔给孩子或硬塞给孩子,然后扭头就跑,留我们呆呆地立着进退两难,哭笑不得。
在物质相对富足的年代,我们应慢下来跟家人更多的进行情感的交流,克服中国人不善情感表达的缺点,在孩子教育上凡是需要用心的陪伴的,千万不要用钱去敷衍。不要以各种忙于赚钱、忙于工作为借口,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因为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即使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会让你晚景惨淡。
过去虽然我们不善表达,但是那时有很多的仪式和礼节。客观来说中国人不是不善表达,而是对表达有很高的要求,故而很多人觉得是繁文缛节,把优秀的传统同那些麻烦的事情一并舍弃了。那远去的记忆和优秀的传统,只能是在记忆里缅怀了,但是孩子们的教育却是不能耽误的,爸妈们只能多些情感表达,多些交流来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缺,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