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嗜糖如命的小孩儿?
我本身就是一个甜食重症爱好者。
孕期的时候我的孕反比大多数人都严重,几乎每天都吐还伴随着胀气难受,能吃下去的东西少之又少。偶然有一天,我发现喝带汽的冰饮料能缓解这种难受,自此就开启了每天一罐冰可乐的#自我放纵#之路。
还记得在孕后期要做糖筛的时候,我提心吊胆地生怕吃糖太多检查过不去,当时做完测试还有两天才能出结果,老公还拼命怂恿我:“都查完了,你就在结果出来之前使劲吃嘛!过不了咱们再想办法!”好在一切顺遂,我也从此知道了血糖水平和孕妇本身分解糖的能力有关,和摄入糖的多少关系并不大。
但是,一个嗜糖如命的妈,再加上一个对家人宠爱无度的爸,可想而知宝宝未来的命运。
爱吃甜食的我倒是一直没变胖,但是满口牙已经没法细看。从十三岁第一次拜访牙医,到现在已经来回补了七八个不同的大坑小洞。在牙医手术台上遭受的痛苦只提醒了我了一件事情——以后绝不能让孩子吃糖。
还记得宝宝出生第六天,护士说他舌系带过短,建议我们剪一刀。送到医生那的时候,我问需不需要打麻药,医生说这么小的孩子痛觉神经还不算敏感,没关系的。一剪刀下去以后,宝宝刚嚎了一声,医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用小注射器在他嘴里推了一滴糖,小家伙立刻不哭了。甜食的魅力,自此在他的人生中拉开帷幕。
因为我爱吃甜食的原因,家里常年都储备着至少一箱的可乐,随时都有冰激凌、巧克力和各种小零食。当年在怀里吃奶的小婴儿,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每天吃吃喝喝,但是当他开始吃辅食,开始走路,开始说话,想对我的零食动手的时候,每一次,都被我坚决无情的制止了。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拒绝,才是最致命的诱惑。
我儿子算是个天使宝宝,几乎没有经历过特别黏人的时期,也很少要求人抱。天生性格就很平和,被拒绝了以后,大部分情况都能自己从不满意中调整好情绪,擦干眼泪换张笑脸主动转移话题——除了,他想吃零食。
一岁半的时候,儿子知道了厨房里哪个柜子放着妈妈的零食。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都至少有一次会要求“抱抱”,去厨房寻宝。被拒绝了N次、他也趴在地上撒泼耍赖大哭了N次以后,我只好暂时把可乐戒了,自己也不再在家里吃零食。
没过几个月,朋友带着女儿来家里做客。她随身给孩子带的零食居然是一大袋麦丽素,对于防火防盗防甜食的我们家来说,简直是灾难。
但是别人家女儿要吃啊,我既不能阻止她拿出来,也狠不下心来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吃(主要是想好好聊天,不想一整个下午都用来安抚他)。结局就是,朋友家的女儿只对我家玩具感兴趣,而我儿子独自默默地吃掉了一整袋麦丽素。当我发现袋子空掉的时候,他的眼神简直是写满了大无畏——我吃够了,你打死我吧。(此处为夸张,我没对孩子动过手。)
我问朋友:“你怎么能准备巧克力给孩子当零食呢?你不怕她牙齿吃坏吗?”朋友说:“你太紧张了吧!我们家从来没限制过孩子的零食,但她不怎么爱吃甜的啊!再说牙齿坏掉主要是因为清洁不到位,每天早晚都好好刷牙,我觉得吃点甜食根本不是问题嘛!”
孩子的爸爸听到我和朋友的聊天,觉得我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客人走后,他开始苦口婆心地劝我:“你看家里没零食了吧,但超市有啊!别人家也有啊!你能为了让孩子不吃甜食,从此就不带他出门了吗?再说像今天这样,别人往家里带零食的情况,你怎么办?”说得我无力反驳。只能自己默默地上网搜科普资料,解读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爱吃糖——
1.成年人和孩子的味蕾数量是一样的,但因为孩子的舌头要小得多,对他们来说,感知味道会更强烈。所以,孩子要比成年人更爱吃甜食,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青春期。
2.婴儿天生就喜欢甜味,这是因为甜味和母乳有相似。
3.味觉也有遗传因素,并且,孩子的味觉偏好受母亲怀孕时的饮食偏好所影响。
4.甜食能给孩子的成长发育提供能量。
5.骨骼的生长也会增强孩子对糖的渴望。有研究表明骨骼生长时会产生影响新陈代谢的荷尔蒙。一些代谢荷尔蒙,如胰岛素和瘦素(肥胖荷尔蒙)会作用于大脑的某些连接舌头的区域,增加孩子对糖果的渴望。
6.吃糖让孩子觉得快乐,但年幼的他们并不懂这件事会有负面影响,因此也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7.包装漂亮、广告吸引以及大人的禁止。
与此同时,老公也亲力亲为地去查证了甜食对牙齿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个和朋友一样的结论:“造成龋齿的根本原因是频繁高糖饮食,之后清洁不到位,还是落在清洁上。”他还保证说:“从今天开始,我除了负责给儿子早晚刷牙之外,睡觉前还会给他用牙线。另外过几天我再约个牙医给他涂氟,你就别再担心了。”然后,他转身就出门去超市采购了一大堆零食回来(什么叫做猪队友),还买了三箱可乐。主要是安慰我:“你就安心当着孩子的面继续吃吧。”
天不遂人愿,疏胜于堵的策略在我们家并没有成功。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们不仅零食不限量,还主动带他去甜品店吃蛋糕和冰激凌。我以为孩子吃腻了就会罢休,可是并没有。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至少吃吐了三次(睡前吃,半夜吐),并且每一次,在甜食彻底吃完之前,他都会一直硬塞下去。
更夸张的是,在甜食解禁将近两个月的时候,正好要给孩子打流感疫苗。在打针前,护士说:“阿姨给你个棒棒糖,所以你打针的时候不要哭哦!”儿子坚毅地点了点头,一边吃糖一边完成了打针,连哼都没哼一声。但从此以后,经常没事儿就对我们说:“要打针。”
我和老公真是大写的无语。
终于,这一次老公比我先心虚。他认真地搜索了甜食过度对孩子的危害——除了容易造成龋齿之外,负面影响还包括肥胖、营养不均衡、降低免疫力、诱发儿童糖尿病以及多种慢性病、影响钙合成等等,他也找到了甜食对成年人(对我)的各种不良影响,从加速皮肤老化到影响寿命,一一列出来贴在了冰箱上。
然后老公悄悄地停止了家里的零食采买。我也开始变着花样的给孩子提供水果当零食,做成雪糕、拌进酸奶,甚至还买回来一台食品烘干机,心想果干再甜,也好过巧克力跟蛋糕。
这件事情最终解决了吗?
上周的某天,早上起床,我把两岁半的儿子放在客厅玩玩具,我去洗漱。等我再回到客厅的时候,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他把我头天晚上忘收拾的空可乐罐倒扣在地板上,整个人正匍匐在地上舔流出来的剩可乐。看见我出现,小眼睛滴溜溜探寻着我会把他怎么办,眼神中隐约有一丝害怕,但又好像带着得意。
我克制住了装模作样训斥他的念头,也忍住了笑。平静地扔掉饮料罐,擦干净地面,心里只剩下无奈,默默感叹这孩子大概是血里有风,命中缺糖。
家里的最后几罐可乐被老公抢着喝完以后,就真的不剩什么垃圾食品了。我有三四天的时间因为戒断甜食而非常难受,但与其背着孩子吃、在家四处藏零食,我最终还是决定真正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为儿子做一个好榜样。
老公也看开了:“在我们能看得住的情况下,尽量控制他吃糖,就已经很好了。如果时间长了能改变口味、养成好的习惯,当然很好;如果不能,等孩子大了,咱可以慢慢跟他讲道理。”
只能这样了。养孩子要静待花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小舒说:
“让孩子尽情吃甜食,吃够了就不爱了”,风险太大了,许多孩子天生对甜食有偏好,很可能就此养成吃甜食的习惯。是的,吃甜食会上瘾。“堵不如疏”用在甜食上顶多是,不绝对禁止,但务必限制。
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在家里存甜食,让甜食留在超市货架上。诚然,小朋友总是会有吃到甜食的机会,偶尔吃一点是没关系的,但买回家那简直就是无时无刻不诱惑啊。
让孩子偶尔能吃到,不要给甜食附上神秘色彩,比如某天放学回家你刚好有一根棒棒糖给他(随机的一天,不要有特殊意义);不要给多了,如果外出吃到甜食,吃之前告诉孩子他只能吃这么多;把甜食放在特殊的日子里吃,比如生日,比如中秋节吃月饼,作为对那个日子的纪念;如果孩子嗜糖如命,不要用甜食作为日常的奖励,那样可能会增加孩子对甜食的渴望;等孩子大一点,可以多跟他讲为什么不能吃太多甜食:因为嘴里的细菌也很喜欢吃,它们会吃掉你牙齿上的糖,可是它们还嫌不够,会连牙齿也吃掉;告诉孩子会肥胖,会让他以后的身体越来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