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平均分配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配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含义。
2、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平均分享玩具或者事物等,培养分享意识和快乐。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6个,梨10个。
学具:操作题(若干)
教学过程:
(一)体会分配的含义。
1、出示苹果6个,让幼儿随意分一分。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什么?
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呢?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分的?
哦,那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把苹果分一分,你 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谁愿意来呢?
那请问你是怎样分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分的是几和几)
我们来表扬一下这位小朋友!
3、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那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4、小结:把物体分成两份,或多份。每一份的数量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放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配”。
5、教师讲述平均分配的概念,让幼儿学会说概念。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1、教师出示10个梨,演示几种分法,让幼儿说说是不是平均分配。
2、如果是平均分配,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
3、再让幼儿学说平均分配的概念。
(三)幼儿操作。
教师取8张卡片平均分配,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来按要求分配。
1、8个圆片分成两份,每份几个?
2、8个圆片分成四份,每份几个?
3、8个圆片每份1个,可以分成几份?
(四)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作业单上的操作题。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筐子里的操作题和铅笔,每个小朋友只拿一张操作题,然后请家长辅导孩子完成操作题。”
教案二:《平均分配》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配现象,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经历按数量平均分配物品的活动;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平均分配的含义;
3、探索平均分配的多种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平均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很透彻的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两幅挂图、糖果、铅笔若干等;
2、学具准备:糖果若干,几组盒子。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小游戏)。
游戏:听令跳圈。场地上准备3——4个圆圈,幼儿听令。当教师说:“跳圆圈,抢圆圈 ,**个小朋友挤圆圈”时,小朋友们开始站圆圈。每个圆圈中只能允许**名幼儿留下,然后数数一共圈住了多少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平均分配。(出示挂图)先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桃子,如果将这10个桃子公平的分给两只猴宝宝,该怎么分?什么是公平?
(幼儿尝试分桃子,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其中强调份数,公平的概念)
教师小结: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2)幼儿练习平均分配。通过变化人数从而改变份数来进行平均分配的反复操作,其中强调分配的份数及平均分配概念的理解;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平均分配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出示第二幅图,让幼儿当小判官,判断图上的妈妈们分食品时是不是平均分配。
a、萝卜分得不一样多的兔宝宝;
b、香蕉分得一样多的猴宝宝;
c、鱼分得不一样多的猫宝宝。(其中有一只小猫没有分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