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10-25阅读:866大字

收藏文章
孩子在学习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呢,其实基本原因是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坐在孩子

  旁边陪学习

  有些妈妈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学习,觉得这样便是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但结果却发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变大了,辅导一下,学一点,经常磨蹭,晚上不到十一点后不完成作业。

  分析: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由生长”变成“规范生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没有过渡的孩子,他们很不容易适应进入小学这样的变化,需要有一段时间让他们接受新的规则。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个过程,希望孩子一上学就把学校的学习和作业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时时叮嘱孩子做作业,孩子做完了作业家长比孩子还要着急检查是不是做错了,要求孩子改正。

  其实做作业包括改错都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部分,家长过于主动地对待,如坐陪孩子学习、主动检查作业等行为,都会让孩子的学习变成被动学习。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会着急,哪怕他实际上做得很慢,因为他相信如果没有时间妈妈会催他,妈妈不会让他在睡觉之前还做不完作业,孩子也不会特别认真对待作业,因为作业做完了父母会给检查,反正交到老师那里也会是全对。在被动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感觉的不是学习对于自己的益处或是自己学到知识的快乐,更多的是,学习和作业是为了让家长开心,老师开心。

  解决办法:

  孩子的作业应当由他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由孩子自己检查对错,家长即使发现了,也不用先向孩子指出,让孩子感受到做错了的“自然后果”。孩子第二天上学需要用到的课本、文具、红领巾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准备。

  成绩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有的家长担心,成绩一直都很好的孩子,一次挫败容易让他们丧失信心。他们难以承受压力,容易做出自杀等极端举动。

  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家长一直把成绩当作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通过成绩来获取别人的关注和赞扬。一旦考砸了,支撑孩子信念的杠杆就会倒下。

  解决办法:

  家长应该平心静气告诉孩子:“不管成绩是好是坏,都不会影响我们对你的爱。”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人都有失误的时候,这个失误是可以被接受的。万洁老师强调说,不论是对于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孩子,询问“需不需要帮助寻找原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