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睡,从多大开始

04-21阅读:681大字

收藏文章
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让宝宝单独睡,就如同又一次“断奶”一样,其过程艰难而又令人揪心,然而,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又非常重要。那么,孩子到底多
宝宝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逃脱不掉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因为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嘴里的气味,容易被孩子吸进去,很不卫生。如果孩子夹在两个大人中间,则对孩子的呼吸、睡眠造成双重危害。当然,更大的弊端还在于容易让宝宝得“心”病。

  内心不独立:宝宝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2-3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对人对事有自己童真的想法。如果天天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床上,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的心理依赖就会像小虫子一样慢慢滋生、长大,日久天长变得离了父母这根“拐棍”不会走路、自己的小腰板挺不起来。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的行为方式,“内容”是孩子的内心。幼儿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十分必要。这种独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直接挂钩。

  恋父或恋母:3岁左右的宝宝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或双方。理想的结果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此时孩子又不和父母分床,有可能助长其恋母或恋父情结,尤其是那些长期和妈妈或爸爸搂着睡的男孩或女孩;即便孩子都依恋或都不依恋也不好,它让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严重的可能形成“性身份障碍”, 造成“男不男,女不女”。
 


  性幻想:稍大一点的幼儿与父母同床“亲密无间”,肯定没有好处。有时候孩子好像是睡着了,但仍然有可能听到点什么,看到点什么,或感受点什么,它比成人预料的要多得多。尽管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承认孩子不明白父母在做什么,但这仍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模糊的记忆,生根发芽,造成不可言说的心理负担,形成某些父母不易察觉的心理感觉。这种感受如果没有找到恰当的疏通渠道,有可能把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带入青少年阶段,甚至成人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容易滋生孩子有害的性幻想。

  在西方发达国家,让宝宝一生下来就自己睡一个房间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嚎淘大哭,引来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些宽慰,绝不可能“插足”到父母的房间。孩子长到5~6岁,他们非常感兴趣做一种游戏式的睡觉,那就是sleepin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