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吃法,满足了钢筋水泥世界里的人追求单纯、不造作、美妙的自然的渴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真的只能算是个狂热的理想,毫不现实。大自然万物繁茂,相生相克。在适者生存的斗争中,所有的植物、动物都会拼命地获取、利用每一个小小优势,以击败自己的天敌,或者至少使它们难以取胜。它们往往通过败坏味道或者让自己难以被消化而得以幸存。令人恶心的味道、刺激扑鼻的气味以及茎、杆、叶上的刺都属于它们的防御宝库。这些细小的防御措施可以使咀嚼它们的敌人对这些食物难以下咽,从而驱使它们重新寻找食物来源。在大自然里的词典里,不存在“仁义道德”这个词汇,只有“物竞天择”,即使为了人类“单纯美好的理想”,大自然一样可以使其处于尴尬境地。
因为,这种被我们人类当成经典营养食品的五谷杂粮当然也有着一套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尽管我们已经人工种植它有千年历史了,依然不能改变其天性。在它们众多的保护措施中,最为人熟知的估计便是植酸钙镁了。和大多保护性物质一样,它出现在谷子边缘的膜上,由于它本身能与钙、锌及镁紧固地化合在一起,所以即使被泡上一整夜都无法变软,即便是加热也拿它没有办法。
这些经验对于猪饲养员实在是太熟悉了。过多的谷类粗粮不仅会损害动物的肠胃,而且还得额外地往猪饲料里添加锌,虽然这些谷子本身就含有丰富的锌。即使是因为猪有着一副粗壮结实的消化器官,它们也只能有限地消化这些粗粮。顺便提一下,科拉特在他的家鼠实验中也获得类似的经验:只有当他把那些啮齿动物放入锌笼子时,实验才能够得以进行。“利用这些锌笼子是实验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1950年时他是这么写在实验报告上的。科拉特的实验的确曾经因为使用其他的笼子而失败过,所以他应该从中得到提醒,长期食用粗糙的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