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午睡时,荧荧突然哭了起来,朱老师走到荧荧床前,对荧荧说:“怎么了,荧荧?哭什么呀?”荧荧没有说话,看到朱老师似乎更觉得委屈,肩膀不停地抖动着。
“荧荧,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告诉朱老师好吗?”朱老师拿出纸巾一边帮荧荧擦泪水,一边轻声地对荧荧说。
“我妈妈、我妈妈出差了,好、好几天也不回来、回来……”荧荧断断续续地抽泣着说。
“呵,原来是为这个事情啊!妈妈出差不是因为要工作吗?等工作做完了,就会回来了呀!”朱老师轻声细语地安慰着荧荧。
荧荧依旧抽泣着,停了一会儿,问朱老师:“我妈妈会回来吗?”
“当然会回来了!你想妈妈,妈妈肯定也在想你,她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回来的时候还会带礼物给你呢!”朱老师微笑着说。
在这里,朱老师的话起到了安抚荧荧,稳定其情绪的作用,使荧荧感到,尽管妈妈不在身边,老师像妈妈一样对自己好,幼儿园和自己的家一样安全。
教师消极性的言语则会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幼儿园教师常见的消极性的话有以下几种:对幼儿人格进行攻击的话,如“你怎么一点都不懂道理呢”“像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第一次见到”等;轻视和嘲弄的话,如“这个都干不了,你还会干什么”“你真是个小少爷”等;刺激幼儿自尊心的话,如“你能不能老实一点,怎么像个猴子”“你的耳朵长到哪儿去了,连我说的话都没听见”等。
教师的语言还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无疑是学习兴趣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