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铅中毒?
——铅中毒可能并没有明显的临床反应,但已经潜在巨大的健康威胁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没有任何生理功用,因此理想状态是人体内的铅含量为0。当然,“理想状态”通常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人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引起健康损害。在医学上,普遍以血铅含量(blood lead level)作为反映体内铅负荷的指标。
目前,美国疾控中心(CDC)对儿童铅中毒的诊断界限为50ug/L,同时明确指出,“对于儿童而言不存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血铅水平值,即使体内很低的铅含量也被证明会影响孩子的智商、注意力和学习成就,而且这种影响不可逆。”
为什么婴幼儿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更容易接触到铅,受到的损伤也更大
铅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是多器官、多系统、全身性的,对神经、血液、消化、泌尿、免疫等系统以及骨骼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之所以说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第一,婴幼儿更容易接触到铅污染源,例如:
- 婴幼儿会通过怀孕分娩过程获得母体中的铅含量;
- 在单位体重下,婴幼儿相对成人更言要喝下更多的水、吃更多的食物、呼吸更多的空气;
- 婴幼儿有更多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特别是通过“手-口”的方式,比成人接触外界环境物品更频繁;
- 婴幼儿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单一环境中,比如家里;
- 婴幼儿更有可能营养不足,导致对铅的吸收量相对增加;
- 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力较弱
第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了一旦受到铅污染,孩子受到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
孩子的大脑处于飞速发育期,铅会干扰这一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同时,铅污染引起的脑损伤后遗症是无法治愈的。从胎儿期到婴儿期,再到幼儿期,这整个时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都十分容易受到铅的损害。
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智力发育的影响。
血铅含量越高,智商越低
- 婴幼儿的血脑屏障机制还没有发育完善,年龄越小,对铅的通透性越高,受到铅的伤害越大。
- 在婴幼儿期间接触过铅,有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并增加以后的患病风险。例如,有可能使以后神经受损后的修复能力受到削弱。
- 儿童的肠胃对铅的吸收能力更强。通过口服致体内的铅,成人能吸收约10%,儿童却能吸收50%。
- 如果铅污染发生在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期,还可能导致以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研究表明,一个个体从围产期到成年期,铅对其免疫系统的有害程度存在3-12倍的差异。
-
哪些途径会引发孩子铅中毒?
——警惕日常生活中的铅污染源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报道,杭州35岁的马女士计划生二胎,怀孕7个月做产检,竟意外查出血铅高达600ug/L,严重超标。究其原因,“罪魁”竟是一把老式锡壶。医生表示,孕妇血铅超标会使铅通过胎盘传到胎儿体内,导致胎儿铅中毒。
2014年,广东东莞还发生过一例红丹爽身粉引发4个月婴儿重度铅中毒以致脑瘫的病例。
其实铅污染源还不止这些,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列举了11项之多。
1、含铅汽油
2、工业活动产生的铅,如采矿业(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污染);
3、铅基油漆和颜料;
4、食品罐头中的铅焊料;
5、陶瓷粙料;
6、使用含铅焊料和含铅管道的饮用水系统;
7、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铅,如中草药、民间偏方、化妆品或玩具等;
8、含铅废物焚烧释放的铅;
9、电子废弃物;
10、通过土壤污染进入到食物链中的铅;
11、之前工业用地或工业活动遗留下来的铅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