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糜子面的吃法
作为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除了是旅游的胜地外,还是美食遍布的地方。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北京地道小吃,快来看看哪些吸引你的胃吧。
小吃原料:糜子面、 红糖、白糖、糖桂花
小吃制作: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150左右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
小吃历史: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茶汤,明、清时已盛于北京,明代皇家茶点,民间仿而效之。明沈德符《野荻编》称:“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称也”。说明此时茶汤在京已有声誉 。清宫光禄寺的御膳房内仍列有茶汤。将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冲成。与其同类的“油茶”则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再加入开水。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的“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经营此业的多兼营藕粉。
小吃介绍
旧京,卖茶汤、油茶的有三种形式
一是挑担走街串巷的,每逢春秋两季午后3—4点钟沿街叫卖。其提前是个紫铜大茶汤壶,壶为双层,外 层加水,里层烧火,壶底座贮存木炭和一双火筷子;担后是个大木桶,挂 着水舀子,木桶上放个小屋顶形的长木条,里面放碗、匙子、糜子面、油 炒面(油茶)、藉粉,还有一罐红糖。有买主时,现以小瓷碗将糜子面或 油炒面用少许开水调好,再到前头将铜壶搬起,提得高高的一冲,以小铜 勺猛搅,待搅成糊状,递与顾客。
二是设茶汤摊,多半是在庙会上。其摊 案以桐油涂面,长约丈余,案前设长凳,案上陈放玻璃盒两个,盒内分数 格,盛面、糖和果料。盒后放彩色小碗数十个,小铜勺多把放一罐内,案 后支一大紫铜茶汤壶,沸水滚滚,壶盖、嘴、肚处镶黄铜花边和图案,有 案净、碗洁、壶亮,颇能引人食欲。
三是开设于大街的店铺,门口以大茶汤壶为招幌,店内设座。每天正、二月代营煮元宵。 至于面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稠粥,盛到碗里后,再用细筷子将事先以炭 火或油调稀的芝麻酱,来回往粥上一丝一丝地抡,抡匀抡满后,再撒上一 层芝座盐儿、干姜(同姜)粉,确也咸中有味。此为当年穷苦市民的一种经济小吃。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