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烹制、盛盘,宝宝辅食“打通关”
在1岁以前,母乳(或婴儿专用配方奶)仍是宝宝的主要饮食来源,到了4~6个月,才会开始考虑添加辅食。随着宝宝长大,体内的营养需求也增加许多,因而除了母乳外,更需要通过天然食材的摄取,补充更丰富且多样化的营养素。
掌握4原则
在初次帮宝宝准备辅食前,相信许多父母总有满腹的疑问:吃多少?要继续喝奶吗?怎么吃?只要能够了解并掌握四项原则,准备起来就比较不会手忙脚乱。
1.奶量与辅食的比例
不少妈妈会有“既然给宝宝吃了辅食,那每餐的喂奶量是不是就可以减半?”的疑问,事实上,主要仍看宝宝的平日饮食状况,如有的因此奶量减少,甚至厌奶,要随时观察和灵活调整,以预防营养摄取不足而影响生长。
2.料理口味咸淡和调整
有些父母常会认为 “宝宝既然开始吃辅食,就什么都可以吃。”曾碰过部分家长为了安抚宝宝,自己正在吃什么,便随手拿给身旁的宝宝吃,如糖果、炸鸡皮等,但这些皆有害无益。口味咸淡,是后天养成的,且口味重的料理多半添加不少调味料,长期下来将对宝宝健康造成影响。应先尝试新鲜原味,往后再考虑循序渐进调整较佳。
3.食材的使用与更替
“最初制作辅食的食材,愈单纯愈好”。刚开始从纯粹的蔬菜泥、米糊或麦精糊等喂食,持续一段时间(如2~3天后),确认宝宝几乎没有疑似过敏或不适的症状(如拉肚子),再尝试下一个食材,慢慢累积,发觉宝宝对单一食材都能适应良好的话,接着就能考虑使用复方食材(如胡萝卜米糊)来喂食。如此循序渐进,不但培养宝宝对多元食材的喜好,也能从旁观察并掌握其健康状况。
4.质地的变化阶段
宝宝的乳牙,大约在6个月时,会慢慢长出来。因此,辅食的食材质地,也要配合宝宝的牙齿能力,从偏稀的流质汤汁开始,进展到半流质糊状。等到7~8个月后,建议转换成半固体凝状,让他的口腔逐渐适应,接近12个月(仍在1岁以前)时,偶尔可给予小块吐司等偏固体的辅食,帮助咀嚼能力的锻炼。
挑选食材重点
宝宝初次尝试母乳或配方奶类以外的食物,新鲜的天然食材可说是最好的辅食。不妨从蔬菜、水果开始,慢慢进阶到肉类。另外,许多父母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要点。
蔬果‧以当季优先
当宝宝4~6个月开始吃少量蔬菜泥(之后再慢慢到水果),最好以 “符合时节”的为优先。当季的蔬菜或水果,时间得宜,因此不需要太多的农药,就能够生长得比较好,从外观到味道(水分、甜度等),都很不错。
考虑到咀嚼能力,宝宝不太可能吃菜梗,因此,挑选叶菜类,应以嫩叶多者为主,但要避开易烂部分;倘若是块状蔬菜(马铃薯、南瓜),要看外表果皮处是否有发芽或撞伤,避免购买。
辅食制作两方式
多数家庭中,主要掌厨者仍是妈妈。在准备方面,妈妈们依据各自的时间与空间,调配出合适且便利的烹饪方式。
1.现煮:和家人的餐点分量共同烹调
现煮的料理通常最新鲜、营养成分的保留较完整,但这可能只对时间较有弹性的全职妈妈来说,比较便于执行。除了分开烹调外,如果宝宝大一点,接受的食材够广泛,可将宝宝和大人们的食材分量一起清洗、剪切、烹调,但须注意过程中毋须调味,取出宝宝的分量,做后续的剁碎或烹煮,转变成适合宝宝的辅食后,剩下的食材再继续烹调成大人的菜品。
TIPS:肉类‧低脂为主
肉类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瘦肉精”,因此应选购有清楚标示的包装肉类,或到菜市场中熟悉且信赖的肉贩处购买。
肉质弹性佳、有光泽不暗沉,是新鲜的表征,但对于宝宝而言,带筋度少且脂肪低的更适合。如筋性较高的牛肉、油脂较肥厚的五花肉,便很少做为辅食的主食材,一般多建议选购低脂绞肉、前后腿瘦肉、鸡胸肉等。
2.预做:大量烹煮以分装保存
适合忙碌的职场妈妈采用。由于宝宝每次吃的分量不多,因此可一次大量制作,即经一连串程序将辅食烹制完成后,按宝宝一餐的量来 “分装”,如米饭分袋、蔬菜泥分盒、高汤以制冰盒分装冷冻,每次喂食之前,只要取一份的量加热即可。不过,仍建议每次预备的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2~3天内可以吃完,接着再制作新的料理,如此也对宝宝的口味和接触多元食材较有帮助。
TIPS:分装保存小秘诀
● 分量:分装的量,一定是宝宝每次都能吃完的量,最忌重复解冻和冷冻,容易有卫生问题。一次制作的量,最好3~4天内可以食用完。
● 容器:由于冷冻后内容物会膨胀,因此,如采用袋子,须可封口,而盒子等器具最好附有盖子,保存上才比较安全。
● 食材:选用耐冻食材,才不易被低温破坏其结构与味道。如只能冷藏,最好别超过四小时,新鲜度绝对有差,更别说隔夜菜,绝对不建议再分装入冰箱保存。
善用4诀窍‧烹调更便利
无论是针对大人或宝宝,虽然料理过程看似大同小异,但其中所蕴含的细节,却有劳妈妈的用心。多用一点心,不但准备起来较轻松,也能让宝宝吃得营养。
1:自制高汤块‧增添鲜味
辅食的口味准则是“天然原味”,连盐、糖等都不用加。如果怕太清淡而无法引起宝宝食欲,李佩霓营养师建议,“用多样蔬菜制成高汤块”,如运用胡萝卜、高丽菜、洋葱等,炖煮成蔬菜高汤,冷却后分装并冷冻成块,往后只要煮白粥或其他料理时,丢入蔬菜汤块,整个味道就会变得鲜甜,也会比较好入口。
2:先汆烫‧再烹煮
如果妈妈们的时间很有限,或不希望食材被烹煮得太久,她建议可采取“先汆烫再烹煮”的简易方式,即先备好当天辅食的所需材料,清洗剪切后,各自分开汆烫至略熟,再一起入锅和蔬菜高汤烹煮,通常几分钟后就可完成,相当方便,而且还能保留食材的大部分营养和味道。
3:肉类的处理&烹调
最方便的方式,即直接购买绞肉来料理,但有的妈妈讲究卫生安全,会购买整块肉回来自行处理。李佩霓营养师提供的方法如下:先把肉尽可能切成细条状、片状或小块状(破坏纤维的筋性),稍微汆烫,再用专门的机器绞碎,最后再和其他食材烹煮至熟。
烹调顺序部分,她建议,如果是煮肉粥(面),最好先单独将肉汆烫过,然后剁得细碎些,再和稀饭(短面条)一起熬煮,这样就不会漂浮着肉末的杂质泡泡。
4:面条烹煮&剪切顺序
主要看个人或家庭习惯而定。如果同时准备全家人的餐点,可先煮完整把面条后,再取出宝宝的分量来剪短,如果单独为宝宝料理,倒是可以先折断再烹煮,由于面条的受热面积增加,会比较快煮熟,节省辅食的料理时间。
最后盛盘两提醒
掌握技巧,按顺序完成料理后,最后就只剩盛盘的动作。李佩霓营养师表示,0~1岁宝宝的辅食准备重点在于“食材”本身,因此摆盘相关部分,尽可能愈简单愈好。
1.白色餐具最佳
或许不少父母会认为,颜色会吸引宝宝注意,而采用底部有花纹的碗盘来盛装料理。但她认为,“白色餐具最好”,可以直接让食物来引起宝宝的兴趣,而带花纹的餐具有内含色素的疑虑,如能尽量避开不明添加物的问题,会比较安全。
2.方便食用就好
这个阶段的宝宝,大都是被喂食或直接用手抓取食物,因此也毋须特别摆盘,基本上只要味道好就会吃,外观对宝宝来说并非重点。尽量选择高度不会太深、耐碰撞的餐具,搭配围兜和餐盘,父母比较好喂,宝宝自己也能轻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