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幼儿园老师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激发孩子潜力
小D上幼儿园了,我挺幸运的可以待在课堂陪同了两周多,目的是为了让小D逐渐适应。我趁着这个机会观察学习了老师和孩子们怎么互动,如何引导孩子玩耍,真的是偷师了不少。逐渐的,有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把以前小D认知老师教我的很多方法串了起来。我知道今天这篇又比较费脑,但是特别特别想分享给大家。小D就是这个方法很好的受益者,她之前因为早产出生时有最高级别的脑损伤,认知发展延误很多,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好几位特别好,特别擅长这个方法的老师,这也是她玩耍技能和认知发展从非常延误到慢慢可以追赶上来的一个秘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也录了一段音频(今天推送晚了就是为了录音,小D的学校今天关门,我白天没有时间录音)
当一个孩子饶有兴趣地自己在搭积木,玩烧饭的扮家家游戏时,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是非常开心的,觉得孩子很喜欢这些,似乎玩的也挺好。于是,剁手党妈妈们肯定还会继续买相似的玩具让孩子继续玩。但一个好的教师,当她看到这些时,她看到的不仅是孩子玩的很好,她更多地会看到孩子可以进一步成长的空间在哪里的。
和我们成人一样,当我们对于某个领域感到满足和舒服时,我们就进入了“舒适圈”,就不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了。也和我们成人一样,要打破“舒适圈”一定很困难,而小孩子就没有主观能动性告诉自己“我要进步所以我要挑战困难”。
这时,有经验的好老师就会使用一个技巧,叫Scaffolding(支架式教学),从孩子现有能力出发,协助他们从“我知道什么”进步到“我还有什么可以知道”,那自然他就学的更多,发展更好。
什么是“搭脚手架”方法(Scaffolding)?
“支架式教学”这个中文翻译比较深奥,我很喜欢之前关注我公号的一位做大学老师的妈妈曾经留言时和我说的中文翻译,“搭脚手架”方法,非常形象生动。
我们想象一下,把孩子的发育成长看成是建高楼,有的孩子的“高楼”大概盖完一层楼后,她就自我满足了,而我们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挑战她,于是这个孩子就一直非常满足地维持着她的“一层楼平房”,也许要过好几年才有意识自己再往上搭。
但如果这时,我们家长或者好的老师可以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在这个“平房”上搭上脚手架,协助孩子继续往上搭建,也许一开始的确困难,但并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而“脚手架”这个词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这个平台是暂时的,当高楼完成后我们就会撤走,但因为有了脚手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去完成她本来无法完成的事。
所谓的差距就是体现在我们的孩子时不时有意识不断地去“够一够”挑战自我。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方法是很多美国这边好的幼儿园、小学甚至高中大学教师的培训资料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方法是否掌握,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这个话题很大,我也还在边学边实践,只能把我现有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大家留言和我讨论。
孩子学习新技能的四个阶段
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个方法,我们就要先掌握孩子学习任何一个新技能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我用读绘本作为例子。
第一阶段:我做你看
一开始的读绘本都是这个阶段,我们读,孩子听,这是家长主导的阶段,孩子只是被动的磨耳朵。
第二阶段:我做你帮助
这个阶段,我们会邀请孩子参与我们的阅读,比如让孩子帮忙翻页。遇到绘本中一些重复的单词或者句子,我们会要求孩子说出来,这些都是孩子在“帮助”我们一起读绘本。
第三阶段:你做我帮助
这个阶段,孩子会开始自主阅读,自己尝试翻着书,把绘本里的话说出来。因为这是自主阅读的最早期,有时还需要我们提醒或者帮助下才能完成。
第四阶段:你做我看
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主导的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自主阅读,基本上我们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了。
搭脚手架方法的使用是发生在第二、第三阶段,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接触过绘本,还没养成看绘本的习惯,这时我们再使劲帮助孩子搭楼房也是没用的,毕竟地基还没打好呢。
所以这个前提条件一定要明白,只有当孩子可以做一点点,但是并不能完全独立完成的时候,我们使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让孩子可以够一够去完成挑战,才是是最佳的学习机会。
搭脚手架技巧的三个关键词
1、演示技能
其实回头去看第二阶段的名称叫“我做你帮助”,就更加能够明白演示技能的含义了。比如作天我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分享了这样一段话,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小D已经可以自己把积木搭高,她其实是非常感兴趣这项简单重复的游戏。但是好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了,这时我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小提醒了,大脑的“工程队”没有继续工作了,我要帮她“搭脚手架”了。
于是,她在搭高后,我在一旁也拿了几块按在她的塔旁边,这样就成了一座桥,然后我说,“哇,你看,塔变成桥了。”看到她被我吸引后,我就继续把桥分解,边做边解说,“你看,两个相同的塔,当中放一根,啊,就变成桥了。”
为了帮助她更好理解桥的概念,我又随手拿了一个小人,演示给她看,“你看,小人可以走在桥下,啊,过桥了。也可以走在桥上,啊,又过桥了。”(我家很喜欢听各种像声词,所以我每次演示都会搭配象声词来提高她的兴趣)。
小D不仅感兴趣,而且还被逗乐了。看我做完后,就自己兴致勃勃地尝试了起来。这就是她在提高的第一步,就是可以基于现在有的技能再扩展,而不是满足于现有的技能。
2、给予提示
当小D开始自己尝试时,这就自然过渡到了第三个学习阶段,“你做我帮助”。学龄前的孩子的短期记忆力还是很差的,即使刚刚不久我们才给她演示过,但当她自己真的实践时,她可能就又忘记了。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沮丧,从而就会轻易放弃。因此,当孩子在自己实践我们演示过的技能时,及时适当地在一旁给予提示,就是我们在帮她“搭脚手架”。
还是小D搭积木,她对于我搭出桥特别感兴趣,于是自己就想尝试一下。她已经有了一座高塔,一开始她似乎只记得我最后一段话,“当中放一根,就变成了桥”,于是就拿了一根积木放在高塔上,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马上在一旁提醒,“嗯,小D要搭桥,需要两个相同的塔哦,你看看现在你有几个塔?”
然后和她一起数,“一个!一个塔不能搭成桥,我们先一起再搭一个塔。”就这样,我和她一起完成了另外一个塔,“我们现在有几个塔啊?一、二,两个!两个塔当中放一根就是桥了,你要不要试试看?”
这时,她就会尝试放上一根,但方向不对。我就继续提示,“嗯,这样好像不行哦。我们转一下,看看这样可以吗?”(我手把手给了一点点帮助)。“哇,这样就行了,瞧,两座塔当中放一根,就能变成桥!”(再次重复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点)。这时她就特别有成就感,我们一起围绕着“桥”玩了很久。(当然,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孤立使用这个技能,我以前分享过的,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和她玩而不是在教,如果孩子玩耍中因为做不好发脾气了要先疏导情绪等等,总之任何方法都是“组合拳”)。
这几天小D一个人玩积木时,我就会发现她时不时在尝试搭桥,有时不成功会邀请我帮忙,我还是用这样的方式提示她完成。这个趋势我就知道了,在搭建这个玩耍技能上,她又进一步提高了,也就是这次我成功地帮她的发展上“搭了脚手架”让她继续往上盖高楼了。
3、学会提问启发孩子反思
家长如何提问启发孩子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两篇文章分享的,现在回头看这两篇文章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是边学边实践边写公号文章的,所以也特别希望大家批判性地看待我文章,毕竟自己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今天文章的篇幅,我先不写了,下一次单独会写一篇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没看过这篇旧文,可以点击下方标题,
家长会不会提问,竟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你怎么学习不动脑筋呢?”原来这个能力需要从小启蒙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盖出一座高楼,但我们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可以自己往上盖的时候我们的确不用管,但当他们“施工”有所停滞时,请记得帮他们“搭一下脚手架”,让他们都能继续往上走。
今天看完,周末实践起来哦!一开始一定会觉得有点难,多运用就会越来越熟练的^_^
大J叨叨叨
今天是来和大家道歉的,昨天开始的团购已经卖完了。其实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哄抢的,觉得大家带娃就很累了还要为了买东西而弄的非常紧张。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开团,我都是尽我所能备足货源的,只要在团期内基本可以买到的。
但昨天的产品真的是我预估不足,我第一时间已经去联系出版社协调,但他们真的没库存了。现在还有400多位没有付款的订单,我这两天会整理库存的,如果还有一些遗漏的库存,我会重新上架的,到时会通过公号通知大家。没买到的朋友们,抱歉了啊,我真的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