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前,该怎样吃母乳和辅食呢?
目前在婴幼儿营养领域有个“生命最初1000天”的说法,这1000天是指从母亲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后两年。成年后的很多疾病,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营养状态。
孕期营养问题
英国有位David Barker医师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1944—1945年间荷兰发生了饥荒,当时出生的孩子,等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再做人群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发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机率比其他年代出生的人群要高。这就是著名的DOHaD理论,即成人疾病胎儿起源学说。
DOHaD理论认为: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胚胎期的不良状态,或者营养异常的状态,可能会影响成年期的疾病发生。
有项研究对怀孕最后三个月的孕妇进行研究,让她们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胡萝卜汁,另一组不添加胡萝卜汁。调查发现,在添加辅食阶段,加胡萝卜汁的妈妈生下的孩子比较能够接受胡萝卜的味道。提示我们孕期母亲摄入的食物味道影响婴儿的味道偏好。
因此,孩子的很多饮食行为、营养状况都是与孕期、哺乳期和幼儿期喂养是密切相关的。
分阶段育儿经
0-6个月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里有很多免疫因子,可以避免孩子出生后患感染性疾病。它含有的一些有益的细菌,如双歧杆菌,有利于孩子的黏膜免疫发育。母乳喂养的过程还能够增强母子交流,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孩子情商比配方奶的孩子高。
另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孩子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这可能与肠道菌群、母乳中低聚糖能增加肠道的屏障功能有关。因此,0—6个月最优的食品就是母乳。
7—24个月
母乳仍然可以为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因此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
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 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 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 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 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这时需要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可添加强化铁的铁粉,然后逐渐引入蛋黄、肉泥等富含铁的食物。因为婴儿体内的铁主要由孕后期三个月由母体经胎盘供给,由于婴儿在生后2-3月时会发生生理性贫血,加上母乳中铁元素含量不高,可能会出现贫血。 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添加辅食过程中,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
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 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 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顺应喂养,不要强迫喂养。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及喂养者应根据其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 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
父母及喂养者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 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 儿进食 ,但绝不强迫进食。
父母及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
控制每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及喂养者也应 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 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强调婴幼儿辅食不额外添加盐、 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应保持淡口味,即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 护全家人的健康。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安全,监测体格发育。
制作辅食前须先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进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意外。整粒花生、坚果、 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前三年生长发育指标非常重要,需要监测。如果这时候出现了疾病或者其他的影响,造成孩子生长曲线下降,一定及时寻找原因,否则孩子会慢慢出现营养不良。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监测 并评估7~24月龄婴幼儿的体格生 长指标有助于判断其营养状况,并可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 营养和喂养。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 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添加辅食后,如何安排一天膳食?
7—9个月时就可以添加辅食了,以米粉、肉泥、蛋黄泥等为主。但是应该如何安排孩子一天的膳食呢?
一般来讲,先母乳喂养,可以在早上那一顿饭的时候喂一点辅食看能不能吃。喂完以后,前三天看看孩子有没有腹泻、皮疹等问题,即能否耐受这些食物。
满七个月时,因为进食逐渐稳定,且量也增多,辅食喂养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餐。母乳还是强调喂养,1—6次,辅食2—3次,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不管母乳还是配方奶,奶量应在600毫升以上。
临床上往往看到一些孩子,在6个月以后生长速度下降,或者体重掉了,本来0—6个月都是中上的水平,到了1岁的时候掉到中下或者营养轻度不良,这与辅食添加不当是有关系的,可能会造成能量摄入不足。
9个月时,孩子不能光吃糊状的东西,可以添加小颗粒的,如烂面、碎菜,不能让孩子吃得太过精细,以此来训练咀嚼能力。
10—12个月,注意培养孩子对进食的兴趣,考虑让孩子自己坐在餐桌上,切断一些块状或者条状比较好啃的食物,注意不要强喂,这样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造成进食的困难。除了米粉、蛋黄泥,可以逐渐添加更丰富的食物,如鱼类、更多的水果和蔬菜。
此期间,奶还要保证3—4次,辅食3—4次,让孩子进食的时间与大人时间相靠,这样培养孩子的进食文化和观念。此时奶量保证到600毫升。母乳不足的时候可以用配方奶替代。不能认为母乳不够,吃饭吃得好就行了。
等到1岁以后,要让孩子学习自主进食。尝试进食家庭食物,可以拿着小勺试着吃,这也是进食的乐趣。
大人不要怕弄脏、麻烦而不让孩子自己进食,这是非常不好的。拿小勺吃,可能只有50%东西吃到嘴里,50%洒掉了,慢慢这样训练他,到两岁的时候基本上小碗里的食物都能自己吃进去。这是学习的过程,不要剥夺孩子学习的能力。
1岁以后,可以引入少量的鲜牛奶,要求巴氏消毒牛奶或者酸奶,奶酪,但建议少量摄入,不能以此完全替代配方奶及母乳,孩子如果不接受也别强求。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配方奶的喂养可以持续到孩子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