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揭示:学前教育怎么提供适合男孩的教育,让男孩同样得到发展,应当引起园长和家长的反思。
5岁3个月后运动项目得分降低,出现奇怪的运动能力减缓趋势。
过早学“文化”易错过运动兴趣培养关键期
研究人员对两所幼儿园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幼儿时期孩子的运动能力容易增强,是培养孩子运动兴趣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父亲陪伴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次数,都直接对孩子运动兴趣和技能产生影响。
上述调查发现,5岁3个月即大班阶段,是儿童大动作本应该出现高速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结果却出现减缓。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 力量四个类别的检测中,只有精细动作得到明显快速发展,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横线两边双脚跳、绕点跑、10米跑等运动能力发展趋缓。其他三项运动能 力全都出现减缓发展的态势。然而美国儿童的相关调查显示,5岁3个月之后,后三项运动能力是呈快速发展趋势的。
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关注。在上海实地才采访后了解到,5岁3个月以后的孩子升入大班,进入幼小衔接状态,往往会因为上辅导班、进行知识性学习而坐在课桌前,而户外运动的时间在此阶段大量减少,直接影响孩子运动能力发展。
家长、幼儿园教师害怕孩子受伤,减少孩子的运动量,也是影响孩子运动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美国父亲陪伴孩子的情况: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
研究发现,在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爸爸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运动减少、学习压力逐渐侵袭的时候,陪孩子多运动,是一个父亲的重要职责和明智选择。
在我国,孩子隔代带养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孩子,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而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上述调查对不同照料者 照顾的幼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总分以及绝大多数分维度的比较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在所有的指标上均优于祖辈带养 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