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要参加兴趣班吗?
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写作文(那时叫写周记)也真是相当的痛苦,脑袋里愣是嗑不出几个字。有一次抄了一篇,老师的批语告诉我自己的伎俩已被识破,现在那份无地自容的感觉还在。
想来那时候写周记还动用了自己不少的想象力,表现为胡编乱造。一直到高中的时候,我对写作文才有了一些感觉。因为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开始表现出喜爱阅读,那时候最喜欢的读《读着》之类的杂志,还有长篇的名著。
有了输入和自己内在感受共鸣后,我对写作文也算是有了感觉。虽然不是那种得高分的作文,但是至少是感觉自己写的作文有了某种生命力,不在是枯燥毫无感情!
自己一直是个喜欢阅读的人,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语句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而且,我写东西也有个特点,就是逻辑和条理不清晰,所以我就会偏重写内在感受的东西。
如果说左脑负责推理和逻辑,右脑负责感性和感情,那我应该就是更多的使用自己的右脑写东西。不过,我意识到这点,也是个好现象,现在的我努力去学习让自己的左脑和右脑同时运作。
一个小学生,到底要如何把自己作文写好,一个喜欢阅读及学习努力输出的人来谈谈我所了解的几点。
小学生想要把作文写好,我认为输入和感受力一个都不能少!
先说输入,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入包括读和背。
读什么?
一、读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提过她的女儿圆圆在小学的时候读过一些课外书,内容似乎跟孩子整个学习毫无干系,但是她并没有反对,孩子喜欢的肯定是有理由的。
二、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系列书籍。亲近母语研究院研制的一份书单里,有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分级阅读书籍,我觉得里面的建议书都很不错,很多是精美的绘本,包含方方面面,科学、数学、美术国内国外的等等。
三、古诗文。我个人认为孩子要早接触我们的经典文化,诗歌的韵律美,以及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会像种子一样播在孩子的心的土壤里。
背什么?
一、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能触发自己的、优美的摘句,就记下来,经常看,甚至把它们背下来。这些背下来的字句在以后的输出时,都是可以拿来使用,或者组成自己的文字。
二、国学经典和古诗文。这部分,孩子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把它们背下来,定能成为自己以后书写的丰富资源。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次是感受力。
我觉得这个感受力就是和万事万物的连接,我们和外界事物能够深入连接的话,就会感受到这些事物的不同层面。我曾经试着观察一片叶子,刚开始,我只能看到叶子的形状,慢慢得,我看到了,叶子的脉络,正面有绒毛,背面无绒毛,正面颜色深和背面颜色钱,以及叶子是锯齿边。我想如果我继续,一定会发现更多新的元素。这还只是观察一片叶子,那要是一颗树,一片森林呢,还有,再加上人呢?动物呢?
提升孩子的感受力,可以带孩子多到大自然去观察,打开自己的五官,用耳听,用眼看,用手摸,甚至用嘴去品尝,都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且,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是,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时,我们不要随便打扰她,孩子的玩耍就是和大自然连接的一种方式,随便打扰他们,就会断了这份连接,孩子感受不能深入。
最后说输出。
输出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现在老师都会布置小学生写周记。既然是写周记,就可以有感而发,不拘泥格式。
那么现在小学作文培训班培训什么呢?我是非常的好奇!也许应对考试,作文按照怎样的套路、方法和技巧来写更能得高分,这也可以理解。但如果现在就要求小学生按照一些固定的模子来写作文(周记),思维就容易固化,如果一直沿用这些模子写东西,作文也许看起来有章有节,结构合理,但总会感觉少些东西,看那些优秀作文书里面的作文,就有这种缺乏生命力的感觉!
那这种写作文兴趣班,到底要不要参加?
我觉得父母可以事先可以向兴趣班的老师了解下,主要培训的是什么?因为输入的部分孩子只能在平时完成。如果是讲输出的技巧,那就得问问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需要这方面的帮助。
总之,我觉得优质的输入才是前提。孩子本性就是爱好学习的,有了量与质的输入,心里就会渴望去表达。为了得到一些高分,我们学习一些技巧可以助益。但,如果不是为了一些目的,随心所欲的表达对孩子们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吗?